[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2278.6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5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凯;雷炯;张凯;陶江龙;翟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万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 |
代理公司: | 11504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框 盖板 转环 本实用新型 电机 电机壳 易损件 刮泥 钻井队 钻杆刮泥装置 装配式结构 对称设置 刮泥装置 上下对称 转动安装 侧下部 电机轮 电机轴 刮泥架 后侧壁 限位环 装配座 拆卸 通孔 转销 钻杆 钻具 左部 钻井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主要包括外框和刮泥架,所述外框前侧安装有盖板,盖板前侧下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壳,电机壳内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安装有电机轮,所述盖板下部设置有有与电机配合的通孔,所述外框外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装配座,所述外框后侧壁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前侧固定安装有转环,所述盖板、转环和外框中部均开设有中孔,所述转环前侧左部固定安装有上下对称的转销。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合理,本装置可以代替很多钻井队还在采取的,原始的人工刮泥方式,对钻杆进行彻底刮泥处理,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钻杆刮泥装置是采用装配式结构,对易损件安装拆卸快捷,易损件更换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刮泥装置,具体是一种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常常要起出钻具,在起钻过程中,在钻杆柱外表上附着有泥浆和泥饼,当钻具上提到井口后,这些泥浆会洒到钻台上和工人身上。既污染环境,也给操作人员带来困难。
现在很多钻井队还采取原始的人工刮泥方式,作业时工人每个手中举着个棍子中间连接个软布胶皮条进行刮泥,并交替伴随着打大钳,推钻具等作业,劳动强度大;且现有的刮泥装置,刮泥不彻底,易损件更换困难,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主要包括外框和刮泥架,所述外框前侧安装有盖板,盖板前侧下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壳,电机壳内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安装有电机轮,所述盖板下部设置有与电机配合的通孔,所述外框外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装配座,所述外框后侧壁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前侧固定安装有转环,所述盖板、转环和外框中部均开设有中孔,所述转环前侧左部固定安装有上下对称的转销,转销中部转动安装有刮泥架,刮泥架右端转动安装有连杆,所述转环前侧右部固定安装有稳定座,稳定座右部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右端安装有转接架,转接架与连杆端部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泥架主要包括装配板、耐磨套、螺纹柱和充气囊,所述装配板左端后部固定安装有转销座,转销座套设在转销外侧,所述转销座与转销转动连接,所述装配板右端前部固定安装有销座,销座前侧固定安装有连杆销,连杆销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装配板远离中孔一侧固定安装有耐磨座;所述耐磨套靠近装配板一端固定安装有耐磨头,所述装配板内部开设有与耐磨头配合的插孔,耐磨头插接在插孔中,所述耐磨头内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柱贯穿耐磨座与螺纹套旋接,所述装配板与耐磨套之间安装有充气囊,所述耐磨套靠近中孔一侧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刮条,所述耐磨套靠近中孔一端侧壁前部固定安装有刮板,刮板后侧壁与刮条前侧壁固定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环侧壁固定安装有齿圈,齿圈与电机轮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套为耐磨软橡胶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缸和电机与外部电源及外部控制设备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合理,本装置可以代替很多钻井队还在采取的,原始的人工刮泥方式,对钻杆进行彻底刮泥处理,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钻杆刮泥装置是采用装配式结构,对易损件安装拆卸快捷,易损件更换简单,使用起来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的仰视图。
图2为便于调节的钻井钻具刮泥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万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万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2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