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3097.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钟长生;谢大峰;姚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捷特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无锡永乐唯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9 | 代理人: | 章陆一 |
地址: | 214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槽 顶针 顶针固定板 倒钩部 顶针板 定模仁 动模框 动模仁 保护结构 开模 模具 本实用新型 质量表面 倾斜面 粘连 平展 脱膜 正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包括顶针固定板、顶针板、若干顶针、动模框、动模仁及定模仁,所述顶针板固定于所述顶针固定板,若干所述顶针的端部安装于所述顶针板,所述动模框固定于所述顶针固定板,所述动模仁固定于所述动模框,所述定模仁正对所述动模仁,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倒拉槽,产品设有平展面及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设有倾斜面,开模时所述倒拉槽通过所述倒钩部拉拽所述产品以避免开模时所述产品粘连在所述定模仁上。解决了产品质量表面差的问题,脱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压铸模进入到了工厂中,成型各种重要配件。
但是,现有的压铸模存在以下缺陷:
市面上的压铸模经常会出现产品粘连在定模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同时,模芯的一侧为成型产品的模腔即后模,原有的基础上在产品分离的过程中产品很容易粘在模腔的另一侧即前模,因为在开模过程中前模产生的阻力大于后模,造成产品粘在前模,这样来回合模容易损伤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其能解决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包括顶针固定板、顶针板、若干顶针、动模框、动模仁及定模仁,所述顶针板固定于所述顶针固定板,若干所述顶针的端部安装于所述顶针板,所述动模框固定于所述顶针固定板,所述动模仁固定于所述动模框,所述定模仁正对所述动模仁,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倒拉槽,产品设有平展面及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设有倾斜面,开模时所述倒拉槽通过所述倒钩部拉拽所述产品以避免开模时所述产品粘连在所述定模仁上。解决了产品质量表面差的问题,脱膜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平展面呈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平展面呈60度-85度。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平展面呈70度。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部的数量与所述顶针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垂直于所述平展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仁包括若干模腔凸起,若干所述模腔凸起正对所述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平展面平行于所述动模框。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框平行于所述顶针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位于所述定模仁和所述动模框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动模仁固定于所述动模框,所述定模仁正对所述动模仁,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倒拉槽,产品设有平展面及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设有倾斜面,开模时所述倒拉槽通过所述倒钩部拉拽所述产品以避免开模时所述产品粘连在所述定模仁上。解决了产品质量表面差的问题,脱膜简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模具倒拉槽保护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捷特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捷特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30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件生产用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驱动动板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