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4654.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4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汉;吴志荣;王海桥;陈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B01D53/92;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振 喷雾装置 尾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 沸石分子筛 吸附层 柴油车尾气净化 尾气出口 尾气入口 轴流风机 除雾板 整流板 捕集 挡水 井下 雾滴 室内 分子化合物 不溶于水 净化效率 壳体内部 依次设置 颗粒物 水洗液 维修 壳体 喷雾 吸附 风流 尾气 移动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轴流风机、整流板、喷雾装置、共振弦栅、挡水除雾板、沸石分子筛吸附层,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尾气通道,尾气通道一端设有尾气入口,尾气通道另一端设有尾气出口,尾气通道内沿尾气入口到尾气出口依次设置轴流风机、整流板、喷雾装置、共振弦栅、挡水除雾板、沸石分子筛吸附层。本实用新型设有喷雾装置和共振弦栅,喷雾装置朝着共振弦栅持续喷雾,在风流和喷雾装置产生的雾滴的互相影响下共振弦栅发生循环共振,溶于水的尾气及颗粒物成分在共振弦栅和雾滴的作用下被捕集;沸石分子筛吸附层将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和其他未被捕集的分子化合物吸附捕集。本实用新型具有有害成分捕集覆盖范围广、净化效率更高、不需要更换水洗液和安装移动简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为控制矿井生产空间的空气质量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发布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对改善生产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井下机械化开采,许多矿井采用了柴油机车铲装和运输,为了便于在井下维修,通常设有专用柴油机车维修硐室。维修硐室内主要采用无组织自然扩散通风,按标准配风量为4m3/kw.min,风量小,且维修硐室空间大,柴油车尾气得不到有效稀释,空气品质差,存在严重的职业危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维修硐室空气。
柴油车的尾气成分含量主要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碳颗粒物质、醛类物质等,其中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水,氮氧化合物、硫化物、醛类等溶于水。南开大学研究表明柴油车尾气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约占87.9%,美国能源部发布柴油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占80%~85%。为了处理尾气中的各类有害物,传统方式是在排气管上直接接通水洗箱,水洗箱的主要功能有积碳、除味、稀释、降温。水洗箱直接用水对尾气进行洗涤,由于纯水对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吸收溶解效果有限,在柴油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洗箱的水洗效果会随水溶液的饱和而下降;此外,水洗箱对氮氧化合物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水洗箱的缺点是不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碳氢化合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尾气净化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井下维修硐室内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轴流风机、整流板、喷雾装置、共振弦栅、挡水除雾板、沸石分子筛吸附层,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尾气通道,尾气通道一端设有尾气入口,尾气通道另一端设有尾气出口,尾气通道内沿尾气入口到尾气出口依次设置轴流风机、整流板、喷雾装置、共振弦栅、沸石分子筛吸附层,含尘气流从尾气入口进入尾气通道,在轴流风机的作用下依次经整流板整流、喷雾装置和共振弦栅共同作用吸附净化、挡水除雾板脱水、沸石分子筛吸附层吸附净化后从尾气出口排出。
上述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所述轴流风机位于尾气通道中央位置且靠近尾气入口,用于提供气流动力。
上述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所述整流板设置在尾气通道内、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多块板状结构,用于将流经轴流风机后的无规则气流整流为单向均匀流。
上述用于井下维修硐室内的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所述共振弦栅由金属框架和钢丝按照一定间距缠绕制成,运行时在风流和喷雾装置产生的雾滴的互相影响下发生循环共振,去除含尘气流中的颗粒物及溶于水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4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