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7836.8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6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王珣;蒋关鲁;李刚;伏坤;袁焦;徐鹏;潘兆马;田鸿程;杨学锋;姚书琴;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滑桩 结构物 损伤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 坡体 加速度传感器 土木工程技术 结构物表面 速度传感器 比例模型 激励装置 稳定土体 无损检测 轴向设置 振动台 损伤 检测 | ||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属于土木工程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振动台、激励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台上设置有稳定土体区域和坡体区域,所述坡体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埋设有被测结构物,所述被测结构物为抗滑桩的比例模型,在被测结构物表面沿被测结构物的轴向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现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无损检测,检测不会对结构本身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特别涉及抗滑桩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桥隧结构、建筑结构等的损伤检测工作,如既有专利:文献1:专利《桥梁混凝土结构损伤探测装置》(CN205861566U,万宇通),文献2:专利《钢框架结构突变损伤的识别方法及系统》(CN 104458173 A,吴毅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出现了许多关于岩土支挡结构变形预警的研究,如既有专利:文献1:专利《抗滑桩变形自动预警装置》(CN205224126U,姚裕春),文献2:专利《基于地下水位与位移监测的边坡动态稳定性系数测定方法》(CN104406623B,贺可强),但是针对其损伤检测的研究鲜有报道。
地震荷载将对岩土支挡结构的稳定性、位移及结构损伤产生影响,其中后者尤为重要。结构损伤将影响抗滑桩等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而导致整个支挡结构产生位移,甚至失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定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测试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参照实际工况,在模拟坡体内设置被测结构物,在被测结构物上设置至少两个加速度传感器;
2)对被测结构物施加激励荷载,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初始固有频率;
3)对被测结构物施加模拟地震荷载,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固有频率值;
4)对比步骤3)所测得的固有频率与步骤2)所测得的初始固有频率,若不同则判定被测结构出现损伤。
所述步骤4)中,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断为不同。
所述步骤1)中,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被测结构物不同的部位。
所述步骤1)中,加速度传感器至少为3个,沿直线设置于被测结构物不同的部位;
所述步骤4)为:对比步骤3)所测得的固有频率与步骤2)所测得的初始固有频率,若不符则判定被测结构出现损伤;若有损伤,对比加速度测试时程曲线,若相邻两个加速度时程信号出现相位差,则认为损伤位置在二者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改变激励荷载和模拟地震荷载的数值,然后返回步骤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包括振动台、激励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台上设置有稳定土体区域和坡体区域,所述坡体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埋设有被测结构物,所述被测结构物为抗滑桩的比例模型,在被测结构物表面沿被测结构物的轴向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模拟;损伤分析方法简单、高效、方便、可操作性强;损伤分析方法可准确判定是否损伤并捕捉损伤位置;该方法实现了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无损检测,检测不会对结构本身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振动台模型正视图。
图2为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振动台模型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振动台模型左视方向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7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基坑沉降的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