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网关键位置定点燃弧监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8292.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2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封彦舟;裴麒凯;王政;薛峰;张运杰;鲍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木牛流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8 | 分类号: | G01K1/08;G01K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展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21 | 代理人: | 于德江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弧 车牌识别 存储模块 关键位置 计时模块 监控设备 接触网 红外传感器感应 点燃 本实用新型 红外传感器 探测传感器 高速相机 轨道交通 记录装置 控制模块 相机记录 列车 拍照 存储 相机 发现 拍摄 记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网关键位置定点燃弧监控设备,包括:燃弧记录装置、控制模块、计时模块、存储模块、红外传感器及车牌识别相机,红外传感器感应是否有列车经过,燃弧探测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燃弧的存在,燃弧拍照高速相机拍摄燃弧画面,计时模块记录燃弧存在的时间,车牌识别相机记录列车的车牌号,存储模块将上述信息进行存储,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排除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网关键位置定点燃弧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燃弧是指通过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线之间空气间隙的电流流动,通常伴有强光产生,目前常见的燃弧监控设备大多安装在车顶随车辆运行进行检测,对于接触网关键位置尚未有定点监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接触网关键位置定点燃弧监控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接触网关键位置定点燃弧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燃弧记录装置、控制模块、计时模块、存储模块、红外传感器及车牌识别相机,
所述燃弧记录装置包括燃弧探测传感器及燃弧拍照高速相机,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燃弧探测传感器、燃弧拍照高速相机、计时模块、存储模块、红外传感器及车牌识别相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燃弧探测传感器为紫外线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红外传感器感应是否有列车经过,燃弧探测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燃弧的存在,燃弧拍照高速相机拍摄燃弧画面,计时模块记录燃弧存在的时间,车牌识别相机记录列车的车牌号,存储模块将上述信息进行存储,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排除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燃弧记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车牌识别相机及补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弧记录装置,2.燃弧探测传感器,3.燃弧拍照高速相机,4.红外传感器,5.车牌识别相机,6.支柱,7.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燃弧记录装置1、控制模块、计时模块、存储模块、红外传感器4及车牌识别相机5,所述燃弧记录装置、车牌识别相机均通过抱箍固接于轨道两侧的支柱6上,车牌识别相机下端还固接有补光灯7,用于提供照明,防止车牌拍摄不清楚,红外传感器固接于补光灯两侧,
所述燃弧记录装置包括固接于保护壳内的燃弧探测传感器2及燃弧拍照高速相机3,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燃弧探测传感器、燃弧拍照高速相机、计时模块、存储模块、红外传感器及车牌识别相机电性连接,当列车经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区域时,红外传感器像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触发车牌识别相机、燃弧探测传感器、燃弧拍照高速相机及补光灯通电,车牌识别相机拍摄并识别车牌号码发送到控制模块,当燃弧探测传感器感应到燃弧出现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触发燃弧拍照高速相机拍摄燃弧画面并发送到控制模块,计时模块启动开始计时,当燃弧探测传感器感应到燃弧消失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触发计时模块停止计时,并将记录时长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上述信息发送给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燃弧探测传感器为紫外线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木牛流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木牛流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8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