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高支模架体外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0471.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6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邓复鹏;陈腾辉;廖锦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正大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梅素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高支模架 体外 防护 装置 | ||
一种绿色建筑高支模架体外防护装置,涉及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柱A及支撑柱B,支撑柱A与卡紧装置A的一端连接,卡紧装置A的另一端与转动装置的一端连接,转动装置的另一端与卡紧装置B的一端连接,卡紧装置B的另一端与支撑柱B连接,卡紧装置B与卡紧装置A的位置相对应且卡紧装置B与卡紧装置A的结构相同,卡紧装置B与卡紧装置A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端,支撑板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的转动装置位于移动槽内。该装置可以通过转动装置带动卡紧装置A和卡紧装置B平移,从而使锁紧块插入锁紧槽内锁紧或从锁紧槽内拔出而解除锁紧,实现快速拆装该装置,提高现场建筑施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高支模架体外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设高层建筑物时,需要搭建高支模板来浇筑上层梁板结构,由于高支模板的高度比较高,危险系数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物品掉落,甚至人员掉落而死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高支模架体的外侧搭设高支模架体外防护装置以防止施工人员陨落或者施工过程中的物品掉落造成的安全事故。现有的高支模板体外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低、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在施工过程中长时间使用螺栓容易松动而掉落,从而使防护装置散架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现有的体外防护装置安装过程复杂,拆卸麻烦,无法真正起到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高支模架体外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色建筑高支模架体外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柱A及支撑柱B,支撑柱A与卡紧装置A的一端连接,卡紧装置A的另一端与转动装置的一端连接,转动装置的另一端与卡紧装置B的一端连接,卡紧装置B的另一端与支撑柱B连接,卡紧装置B与卡紧装置A的位置相对应且卡紧装置B与卡紧装置A的结构相同,卡紧装置B与卡紧装置A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端,支撑板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的转动装置位于移动槽内,所述的卡紧装置A包括导向装置、隔板、螺母、丝杆、套杆、滑动槽、锁紧块及锁紧槽,所述的移动槽内设有隔板,丝杆一端与移动槽内壁通过轴承连接,丝杆的另一端穿过隔板与转动装置连接,丝杆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螺母与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套杆的另一端与锁紧块的一端连接,锁紧块的另一端插入锁紧槽内,锁紧槽设在支撑柱A上,所述的套杆内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壁与导向装置的一端连接,导向装置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的端部位于套杆内的滑动槽内。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B、圆锥齿轮C及手柄轮,所述的圆锥齿轮A设在移动槽内,圆锥齿轮A的输入轴与手柄轮连接,手柄轮位于移动槽外部,所述的圆锥齿轮A一端与圆锥齿轮B以90°轴交角啮合,圆锥齿轮A的另一端与圆锥齿轮C以90°轴交角啮合,圆锥齿轮C的输出轴与卡紧装置B连接,圆锥齿轮B的输出轴与卡紧装置A中的丝杆连接。
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凹槽、导向杆A、弹簧及导向杆B,所述的导向杆A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导向杆A的另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壁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向杆B的一端连接,导向杆B的另一端伸出凹槽与滑动槽的内壁连接。
所述的锁紧块与锁紧槽相适配。
所述的支撑板与支撑柱A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柱A与支撑柱B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以通过转动装置带动卡紧装置A和卡紧装置B平移,从而使锁紧块插入锁紧槽内锁紧或从锁紧槽内拔出而解除锁紧,实现快速拆装该装置,提高现场建筑施工的效率。该装置通过丝杆与螺母进行套杆及锁紧块的移动和位置固定,固定牢靠,避免该装置在使用时松散而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该装置的安装和使用符合绿色节能施工的需求,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正大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正大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04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