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2963.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0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民;彭彦军;章宏;何启科;陈翔;蒋伟;唐红中;任秀玉;田峻铭;王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29C65/48 | 分类号: | B29C65/48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圈 主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 夹持组件 热风机 粘合 制作 定时器 电路板 底板 电源变压器 温度传感器 恒温加热 控制按键 存储器 侧挡板 侧支架 出风口 定位杆 后挡板 后支架 前挡板 前支架 切口处 限位块 粘合处 弹簧 壳体 显示器 工作量 喇叭 | ||
1.一种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主控模块、电源变压器和热风机;
所述的主控模块、电源变压器和热风机分别安装在壳体(2)内的不同位置;所述的主控模块主要由电路板、以及集成在电路板上的ARM处理器、存储器和定时器组成;
所述的壳体(2)的右侧面板上设有夹持组件、温度传感器和出风口(17);
在所述的壳体(2)的前端面板上设有显示器(3)和控制按键(4);所述的壳体(2)的左侧面板上设有喇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显示器(3)、控制按键(4)、存储器、定时器、热风机、喇叭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显示器(3)、存储器、定时器、热风机、喇叭、ARM处理器分别与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底板(14)、顶板(16)、前挡板(13)、后挡板(12)和侧挡板(15);
所述的底板(14)安装在壳体(2)右侧的下端;所述的顶板(16)安装在壳体(2)右侧的上端;所述的顶板(16)上设有前支架(9)、后支架(10)和侧支架(11);在所述的前挡板(13)、后挡板(12)和侧挡板(15)上方均设有定位杆(7);所述的前挡板(13)设置在前支架(9)的下方;所述的前挡板(13)上的定位杆的顶端向上穿过前支架(9),并且在定位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在所述的前挡板(13)与前支架(9)之间的一段定位杆上设有弹簧;
所述的后挡板(12)上的定位杆的顶端向上穿过后支架(10),并且在定位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在所述的后挡板(12)与后支架(10)之间的一段定位杆上设有弹簧;
所述的侧挡板(15)上的定位杆的顶端向上穿过侧支架(11),并且在定位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在所述的侧挡板(15)与侧支架(11)之间的一段定位杆上设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挡板(13)、后挡板(12)和侧挡板(15)上方均设有两条定位杆(7);所述的定位杆分别位于前挡板(13)、后挡板(12)或者侧挡板(15)上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杆(7)为螺杆;所述的限位块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挡板(13)、后挡板(12)和侧挡板(15)的顶端均设有把手(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的前端面板上还设有开关(5)和电源插口(6);所述的电源插口(6)通过开关(5)与电源变压器的输入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胶圈制作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风机通过继电控制电路与ARM处理器相连;所述的继电控制电路主要由继电器K1、继电器K2、继电器K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
所述的热风机的一个输入端与电源变压器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热风机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闸门端b引脚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2的闸门端b引脚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3的闸门端b引脚相连,继电器K1的闸门端a引脚、继电器K1的控制端d引脚均与电源变压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1的控制端c引脚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ARM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电源变压器的负极相连,继电器K2的闸门端a引脚、继电器K2的控制端d引脚均与电源变压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2的控制端c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ARM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电源变压器的负极相连,继电器K3的闸门端a引脚、继电器K3的控制端d引脚均与电源变压器的正极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3的控制端c引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ARM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电源变压器的负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29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