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电池再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6971.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3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兆星;石磊;李晓江;张伟华;李浩然;柳鋆;李征;党雅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能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11589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控制装置 再生装置 电池 电池组 超声振荡装置 废旧蓄电池 散热换热器 保证安全 电池参数 废旧电池 恒热装置 实时监控 输出端子 输入端子 微计算机 温度恒定 再生系统 热效率 修复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蓄电池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废旧电池再生系统,包括再生装置(1)、控制装置(2);所述再生装置(1)包括恒热装置(11)、电池组散热换热器(12)、超声振荡装置(13);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SCR驱动单元(21)、微计算机(22)、输出端子(23)、输入端子(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换热效率高;电池工作温度恒定,能够保证电池参数稳定;能够实时监控电池温度保证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蓄电池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废旧电池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可重复充电蓄电池,其优势在于构造封闭、维护压力小、价格便宜、充放电性能良好、使用安全。
不过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硫化”现象,进而影响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谓“硫化”现象,是指在蓄电池极板上产生的硫酸铅结晶沉积后不再参与电化学反应,影响蓄电池的蓄电能力,并且增大内阻的现象。如果能够解决“硫化”,就可以使废旧铅酸蓄电池再生。
铅酸蓄电池具有内阻,无论在放电还是充电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而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带来容易发生火灾、电池内阻增大等不利后果。这一现象在废旧电池上尤为明显。这也限制了废旧电池的再利用。
废旧铅酸蓄电池在再生过程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现有技术均是先期利用再生过程中反充电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升温,电能损耗大;先期温度低、化学反应速率慢;后期温度过高又造成反应过快。
基于此,亟需一种废旧电池再生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废旧电池再生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废旧电池再生系统,包括再生装置、控制装置;
所述再生装置包括恒热装置、电池组散热换热器、超声振荡装置;
所述恒热装置包括恒热槽、支撑板,导热油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部;多个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恒热槽上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包括支撑装置、导热装置、控温报警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为内径与电池组外径相匹配的金属构件;所述导热装置由热管排列组成,所述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外壁;所述控温报警装置包括双金属温度计、报警器,所述双金属温度计设置在所述槽体内壁;所述双金属温度计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超声振荡装置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SCR驱动单元、微计算机、输出端子、输入端子;
所述SCR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单元、显示单元、电压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SCR驱动器;
所述设置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通过所述设置单元将预设参数输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微计算机将采集的信息以及输出信息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
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将采集的输出电压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将采集的输出电流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将采集的所述槽体内温度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SCR驱动器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及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SCR驱动器依据所述微计算机的信号调节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及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能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能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6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