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汽车的前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7437.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5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盒 横梁 前防撞梁 固定板 铝合金 长度方向设置 小型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 矩形截面 防撞梁 钢制 通孔 成型工艺 对称分布 结构优化 上下设置 一体成型 左右设置 可回收 铝型材 贯穿 减重 吸能 投影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汽车的前防撞梁,包括横梁、吸能盒和固定板,吸能盒设置在横梁的后端面上且对称分布在横梁的左右两端,固定板设置在吸能盒的后端,横梁与吸能盒分别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制成,横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穿的通孔一,横梁的横截面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设置的矩形截面,吸能盒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穿的通孔二,吸能盒的横截面在固定板的投影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或左右设置的矩形截面。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结构优化,使优化后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减重将近40%;铝合金前防撞梁有更好的吸能性能,整体性能均高于传统钢制防撞梁;铝型材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与传统钢制防撞梁相当,可回收利用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汽车的前防撞梁。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安全性能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各大主机厂在进行车身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汽车碰撞受力分析及防撞梁的防撞、吸能要求,并结合轻量化研究,实现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在车身上的应用。
传统的前防撞梁一般为两个冲压件组成,一个为U型结构,一个为平板结构,两冲压件采用点焊连接,吸能盒一般为2片U型冲压件合拼的方盒状结构,2片冲压件采用CO2连接,吸能盒与前防撞梁也采用CO2连接,安装板为冲压件,与吸能盒采用CO2焊接的方式连接。
例如:申请号为201721236582.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撞梁及汽车,包括:主梁和吸能盒,所述主梁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与车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钩,所述主梁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其缺点在于:此结构在减重、工艺、碰撞安全等方面均需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汽车的前防撞梁,具有重量轻、吸能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汽车的前防撞梁,包括横梁、吸能盒和固定板,所述吸能盒设置在横梁的后端面上且对称分布在横梁的左右两端,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吸能盒的后端,所述横梁与吸能盒分别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制成,所述横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穿的通孔一,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设置的矩形截面,所述吸能盒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穿的通孔二,所述吸能盒的横截面在固定板的投影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或左右设置的矩形截面。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和所述吸能盒至少有一个的横截面为“日”字形或“目”字形或“田”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包括呈前后设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以及连接在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数量至少为三块,呈上下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位于上方的支撑板为水平设置,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板为倾斜设置,该支撑板的前端相对后端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前面板的上下宽度大于所述后面板的上下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的前后宽度小于其上下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弧形,所述横梁的中部相对两端向前方拱起,所述吸能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横梁后端面相匹配的弧形连接面。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上设有若干个前后贯穿的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在保证各项安全性能要求的同时,通过结构优化,使优化后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减重将近40%,减重效果明显;通过CAE分析,铝合金前防撞梁有更好的吸能性能,整体性能均高于传统钢制防撞梁;铝型材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与传统钢制防撞梁相当,可回收利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横梁的横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7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