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科普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7785.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5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优诺科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40 | 分类号: | G09B2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科普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包括支撑架、振动平台、振动电机和场景模型,振动平台位于支撑架上方,且在振动平台的底部与支撑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场景模型固定连接于振动平台的底部,支撑架中间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场景模型的镂空结构;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固定连接于振动平台的底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第一壳体中设置有包含学校模型的建筑物群模型,第二壳体中设置有能够展示教室场景的教室模型。本实用新型的地震科普模型,能够完成地震灾害的科普教育,同时还能亲身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普教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科普模型。
背景技术
我国关于地震的科普教育是所有科普教育中比较匮乏的,尤其是在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地震灾害的认知不足,一旦发生地震时,往往很难从容应对,因此,地震灾害的科普教育尤为重要。现有的地震灾害科普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地震科普模型来实现,通过一振动电机带动一平台振动,在平台上设置建筑物模型,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很难亲身感受地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震科普模型,能够在进行科普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亲身体验地震震感,从而对地震灾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包括支撑架、振动平台、振动电机和场景模型,所述的振动平台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方,且在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所述的场景模型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支撑架中间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场景模型的镂空结构;
所述的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和所述的第二壳体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的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第一壳体中设置有包含学校模型的建筑物群模型,所述的第二壳体中设置有能够展示教室场景的教室模型;
所述的振动电机包括电机固定板、第一振动电机、第二振动电机和第三振动电机,所述的电机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一壳体和所述的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的第一振动电机、所述的第二振动电机和所述的第三振动电机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所述的第一振动电机、所述的第二振动电机和所述的第三振动电机并排固定于所述的电机固定板的底部;
所述的振动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护栏,所述的支撑架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扶梯。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的底部具有若干个支腿,每个所述的支腿上设置有伸缩吸盘座和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壳体和所述的第二壳体均采用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护栏采用高度可调的伸缩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弹性支撑部件为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的第一弹性支撑部件的一端对其定位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的第一弹性支撑部件的另外一端并对其定位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的支撑架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定位柱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中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的第二定位柱的第二弹性支撑部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弹性支撑部件为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的其中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第一弹性部件的容器筒,所述的容器筒的顶部为敞口结构,底部设置有可打开或者关闭的盖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优诺科教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优诺科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7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走架机线筒速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轮胎植入式RFID电子标签压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