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0606.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4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冀;雷耀虎;黄建衡;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41 | 分类号: | G01N23/041 |
代理公司: | 44314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秋红;郭方伟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光栅 源光栅 本实用新型 次级源 自成像 光栅相衬成像 相衬成像系统 间隔设置 依次设置 | ||
1.一种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包括沿X射线发射方向依次设置的X射线管、源光栅G0、相位光栅和X射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光栅包括间隔设置第一相位光栅G1和第二相位光栅G′1,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第二相位光栅G′1位于源光栅G0和X射线探测器之间,在第一相位光栅G1后形成自成像次级源G2;所述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源光栅G0与第一相位光栅G1组成一个泰伯劳系统;所述自成像次级源G2与第二相位光栅G′1组成逆泰伯劳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的位置与周期满足:使X射线经源光栅G0后传播到第一相位光栅G1处的相干长度不小于第一相位光栅G1的周期;所述第二相位光栅G′1的位置与周期满足:自成像次级源G2传播到第二相位光栅G′1处的相干长度不小于第二相位光栅G′1的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成像次级源G2位于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的泰伯距离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和第二相位光栅G′1的周期相同;所述源光栅G0与第一相位光栅G1之间的间距R1、第二相位光栅G′1与其形成的自成像条纹G′2之间的间距R2′相等;
或者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和第二相位光栅G′1的周期不同;所述源光栅G0与第一相位光栅G1之间的间距R1、第二相位光栅G′1与其形成的自成像条纹G′2之间的间距R2′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位光栅G′1形成的自成像条纹G′2的周期为20-3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光栅G0为将入射光调制为相干光的吸收光栅,或者为耦合到X射线阳极靶上的源光栅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光栅G0的周期为1-50微米,占空比为0.25-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管与所述源光栅G0的距离为0mm-100mm;所述源光栅G0与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的距离为5mm-1000mm;所述第二相位光栅G′1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的距离为100mm-20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光栅G1和第二相位光栅G′1都各自包括交替设置的透过X光线的透过层和相位改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双相位光栅相衬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探测器前,并在第二相位光栅G′1的泰伯距离处可设有一周期与自成像条纹G′2相同的吸收光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06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