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5406.9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2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文;钟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冈县华旺畜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44467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龚元元 |
地址: | 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管 养料 管体 本实用新型 绞龙驱动机构 管体下部 均匀输送 设备领域 饲料添加 进料口 均匀性 下料口 养虫架 绞龙 体内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虫设备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内设有绞龙,所述的管体下部设有多个下料口;所述的管体的一端设有绞龙驱动机构,所述的管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该输送管能够将养料均匀输送到养虫架上的各个位置,提高养殖过程中,饲料添加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虫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养虫大多通过小规模的养殖,如蚕的养殖,大多通过人工操作完成,自动化程度低。
CN 201621446556.4公开了一种养虫笼,包括框架、支撑件、纱笼和绑扣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框架底部;所述纱笼侧面设有窗口、下方设有开口,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开口可套入所述纱笼内,所述绑扣件用于将所述纱笼的开口收拢并封口。本实用新型利用框架将寄主叶片罩起来,斑潜蝇在寄主植物正反两面均可产卵;成虫死亡后会落在纱笼封口处,方便观察,利于统计数据;多余出来的纱网以茎干为中心收拢后用绑扣件封口,避免了植物茎干受损。本实用新型为斑潜蝇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且饲养过程不容易逃逸,透气性好,本实用新型完全满足高效便捷饲养斑潜蝇个体的需要,亦可适用其它潜蝇科昆虫的研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该设备仅适于实验室或者个体户养殖,规模化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开发出一种多层的通过皮带输送的养殖装置,在多层的皮带架上用于养虫,并且皮带架上的皮带是可运转的,皮带上输入虫卵和肥料,随着时间流逝,上一层的虫会传送到下一层中,在养殖过程中,光这样设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虫子在生长过程中,肥料会越来越少,需要向其中补充肥料。
因此开发出一种可自动向多层皮带架补充肥料的养料输送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该输送管能够将养料均匀输送到养虫架上的各个位置,提高养殖过程中,饲料添加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内设有绞龙,所述的管体下部设有多个下料口;所述的管体的一端设有绞龙驱动机构,所述的管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
在上述的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中,所述的下料口上连接有向下开放的下料斗。
在上述的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中,所述的下料斗为上细下粗的结构。
在上述的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中,所述的下料斗为喇叭状,所述的下料斗的宽度方向与管体的轴心垂直。
在上述的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中,所述的管体相对于进料口的一端设有落料斗,所述的落料斗的底部设有落料口和用于感应是否有料落下的传感器。
在上述的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中,所述的落料斗的两侧设有与管体连接的加强板。
在上述的养虫设备的养料输送管中,所述的进料口为上表面开放的长条状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采用带绞龙的管体和多个下料口配合,实现了物料的均匀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落料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冈县华旺畜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冈县华旺畜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5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黑水虻卵孵化箱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