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盲插定位连接的信道组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7918.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7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连海涛;赵伟;韩翔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H05K7/02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组件 定位连接 信道组件 盲插 散热器 矩阵 信号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 交错布置 矩形结构 信号组件 依次连接 整体布局 信号流 最优解 集群 排布 束状 左端 信道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盲插定位连接的信道组件结构,包括信道主体,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组件区、散热器区和第二承载组件区组成;整体布局较为合理,组件交错布置,易于集成,束状集群为空间最优解设计,多个信号组件因为其独特的矩形结构,利于便于矩阵装排布,右端输入,左端输出,中间部位对信号进行处理,信号流式设计方案,科学高效。
技术领域
本装置属于通信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插定位连接的信道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机箱一般都是横插式机箱件,将多个插板插拔到机箱体内,这样的机箱在使用过程中占地较大,因为横插件较多需要较大的空间余量,这就会使得机箱体积较大,重量大,不易携带集成,因此如何将机箱集成化就成为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及的现有的机箱空间利用能力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盲插定位连接的信道组件结构,其实现了条形机体结构,束状组件集群,针对器件大小可以将本机体大型化、小型化,整体布局非常科学,左右对称组件交错布置。
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盲插定位连接的信道组件结构,包括信道主体,信道主体包括用于固定输入插接件的输入端板、用于固定输出端子的输出端板和用于容纳固定信号处理组件的承载主体,所述的输入端板、输出端板分别设置在承载主体的两端;
所述的承载主体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组件区、散热器区和第二承载组件区组成;
第一承载组件区搭配隔板隔绝出发射信道腔、电源腔、发射终端腔,
发射信道腔位于承载主体上部、发射终端腔位于承载主体下部,电源腔位承载主体一侧,发射终端腔、发射信道腔上下设置,电源腔位于发射信道腔与发射终端腔之间,发射终端腔的长方向延展长度超过发射信道腔和电源腔,发射终端腔长方向超过电源腔部位为超出部;
所述的散热器区位于超出部上方叠加设置;
所述的第二承载组件区设置有用于置入滤波器的滤波器箱体,滤波器箱体形成密闭的滤波器腔。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为信道主体提供支撑结构的支撑框架,信道主体同轴穿设至支撑框架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框架左右相对设置的输入端架、输出端架,输入端架与输出端架的对应顶角通过架杆联结。
进一步的,位于第一承载组件区、第二承载组件区上沿长方向都固定有理线板,理线板为开设有一排用于卡线的通口的板件。
进一步的,位于输入端板上设有数传接头、电源插头、把手。
进一步的,位于输出端板上设有N型接头。
进一步的,输出端板上位于有N型接头两侧各设有一定位销,对应的位于输出端架上封有盖板,盖板上设有与定位销对应匹配的定位套。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有益效果在于:
整体布局较为合理,组件交错布置,易于集成,束状集群为空间最优解设计,多个信号组件因为其独特的矩形结构,利于便于矩阵装排布,右端输入,左端输出,中间部位对信号进行处理,信号流式设计方案,科学高效。
本装置一体性佳,拓展性强,可以与其他结构进行匹配,条形设计同时也利于集群,注意散热设置好间距后,同样一个矩形空间内,是普通制式机箱、馈源网络机箱空间利用率的1.5倍-2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与主体联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79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插片式IO的卡扣式外壳
- 下一篇:大学实验室模拟用配电自动化测控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