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射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3225.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8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崔锦;胡斌;林东;罗大勇;张清;杨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V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射 成像 装置 | ||
1.一种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组件,包括本体部分(100)、行走装置(110)和安装组件(120),在所述本体部分(100)设置有安装组件(120);
成像装置组,包括不同成像模式的至少两个成像装置,对应成像模式的所述成像装置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安装至所述安装组件(120);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成像装置均包括与所述安装组件(120)相匹配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能够按照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安装组件(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成像装置(200)和第二成像装置(300),所述第一成像装置(200)为面阵成像装置,所述第二成像装置(300)为线阵成像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装置(200)包括:
第一探测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探测臂机构(211)和第一连接板(212),所述连接端为所述第一连接板(212),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2)上,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纳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呈跨过被检物品(400)顶部及两侧的门式结构;
第一射线装置(22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2)上,所述第一射线装置(220)发射的第一射线束呈面状,所述第一射线束形成透射所述被检物品(400)的第一射线束体;
第一接收成像装置(230),设置于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上,以在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收成像装置(230)能够接收所述第一射线装置(220)发射且透射过所述被检物品(400)的第一射线束,并成像出检测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包括竖探测板(2111),所述竖探测板(2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一端,所述第一探测臂组件(210)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被检物品(400)置于所述竖探测板(2111)与所述第一射线装置(2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臂机构(2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件(211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件(2116)设置在所述竖探测板(2111)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像装置(300)包括:
第二探测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探测臂机构(311)和第二连接板(312),所述连接端为所述第二连接板(312),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可升降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12)上,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纳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呈跨过被检物品(400)顶部及两侧的门式结构;
第二射线装置(32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12)上,所述第二射线装置(320)发射的第二射线束呈线状,所述第二射线束形成透射所述被检物品(400)的第二射线束面;
第二接收成像装置(330),设置于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上,以在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位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接收所述第二射线装置(320)发射且透射过所述被检物品(400)的第二射线束,并成像出检测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包括竖探测柱(3111),所述竖探测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探测臂机构(311)一端,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被检物品(400)置于所述竖探测柱(3111)与所述第二射线装置(32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32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双腔输液器
- 下一篇:电动客车电池箱自然通风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