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7283.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3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赵才;磨卫俊;王传庆;彭振;李向阳;石福龙;施雄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刘曾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挖 隔离墙 车站 基坑围护 支护结构 不对称 子区域 外部环境因素 本实用新型 基坑开挖 居民生活 区域分隔 施工区域 施工周期 周向间隔 建造 排布 分隔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围护桩以及隔离墙,基坑围护桩呈周向间隔排布且围成待开挖区域,隔离墙位于待开挖区域内,隔离墙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基坑围护桩,隔离墙将待开挖区域分隔形成第一开挖子区域以及第二开挖子区域。该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通过将基坑开挖分隔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开挖区域,在车站建造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施工区域先后进行施工,避免发生因为外部环境因素而延长施工周期的情况,能够缩短周期,降低车站建造过程中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以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城市轨道交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工期紧张;管线迁改周期长;征地拆迁难度大;跨越城市主干道需进行多次倒边及主体需进行盖挖逆作等。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限制因素较多,在车站修建时,容易造成工期延长,增加成本;且影响修建车站位置周围的居民的正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以改善传统的车站建造施工时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围护桩以及隔离墙,所述基坑围护桩呈周向间隔排布且围成待开挖区域,所述隔离墙位于所述待开挖区域内,所述隔离墙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基坑围护桩,所述隔离墙将所述待开挖区域分隔形成第一开挖子区域以及第二开挖子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墙包括至少两根灌注桩,所述至少两根灌注桩并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待开挖区域包括两个长度开挖侧以及两个宽度开挖侧,相邻所述长度开挖侧与所述宽度开挖侧连接,所述第一开挖子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在所述两个长度开挖侧之间的第一支撑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混凝土支撑柱,所述混凝土支撑柱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位于所述长度开挖侧上的所述基坑围护桩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支撑柱包括中间支撑段以及两个端部支撑段,所述端部支撑段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的一端汇集在一起形成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相互独立且均安装在所述基坑围护桩上;所述中间支撑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挖子区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明挖段、盖挖段以及第二明挖段,所述第一明挖段邻近所述隔离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挖段内设置有第二支撑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明挖段设置有支撑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砼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7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支撑系统中的局部支撑结构
- 下一篇:基坑插销式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