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芯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7768.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3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韶;郭锦强;江家民;邹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肇庆动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44425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桂生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模 导轨 主销 铸件 往复直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 拔模斜度 活动销 侧壁 滑槽 工艺问题 滑动配合 加工余量 中心径向 铸件脱模 内芯模 出模 深腔 向内 冷却 收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芯模,包括活动销、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所述活动销包括主销和以主销主轴为中心径向设置在主销侧壁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分别设有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当所述主销沿其轴线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其侧壁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沿所述主销的径向作往复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在铸件脱模时芯模能够向内收缩,无须设置拔模斜度铸件便可顺利出模,解决了深腔铸件因拔模斜度工艺问题而引起铸件过厚而导致的冷却速度过慢及加工余量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芯模。
背景技术
在工业铸件的铸造工艺中,铸件的内腔是通过金属型的芯模成型,其优点是成型精度高、冷却速度快,并且可重复再使用。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铸件在出模时一般需要3°的拔模斜度才能顺利地使铸件出模,这也造成了铸件的内腔厚度过大的问题。具体计算时,当铸件的内腔深度每增加100mm时,内腔的厚度也必须相应地增加5.25mm;因此,当铸件的内腔厚度过厚时,会导致铸件的凝固速度慢、加工余量大并且表层致密层无法去掉等问题,从而降低铸件的铸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芯模,其在铸件脱模时芯模能够向内收缩,无须设置拔模斜度铸件便可顺利出模,解决了深腔铸件因拔模斜度工艺问题而引起铸件过厚而导致的冷却速度过慢及加工余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芯模,包括活动销、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所述活动销包括主销和沿主销的径向设置在主销侧壁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分别设有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且当所述主销沿其轴线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其侧壁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沿所述主销的径向作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所述主销的外侧依次交错地分布有三个第一芯模和三个第二芯模,所述主销的侧壁上相应地依次交错地设有三个第一导轨和三个第二导轨,三个第一导轨和三个第二导轨分别滑动套设在相应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三个第一芯模的外侧面和三个第二芯模的外侧面共同围合成一个圆柱侧面,且第一芯模和第二芯模的内侧均与主销隔离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芯模的侧壁外端与第二芯模的侧壁外端摩擦接触,且第一芯模的侧壁内端与第二芯模的侧部内端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所述主销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第一导轨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滑块组成,所述第一滑块为截面成矩形的斜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销连接,且沿所述主销的纵断面,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主销的轴向成锐夹角;
所述第二导轨由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滑块组成,所述第二滑块为截面成矩形的斜柱体结构,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销连接,且沿所述主销的纵断面,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主销的轴向成锐夹角。
进一步,在所述主销的纵断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成直角梯形状;所述第一滑块的内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斜面上;
在所述主销的纵断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成直角梯形状;所述第二滑块的内面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斜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斜面的斜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斜面的斜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块的外面与所述第一滑槽摩擦接触,且其内面与所述第一滑槽形成间隙;
所述第二滑块的外面与所述第二滑槽形成间隙,且其内面与所述第二滑槽摩擦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肇庆动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肇庆动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77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