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损伤检测方法、车辆损伤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0180.X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1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刘新;金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损伤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损伤检测方法、车辆损伤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上述车辆损伤检测方法包括: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碰撞位置和碰撞角度;基于所述碰撞位置和所述碰撞角度确定碰撞力在所述车辆上的传递路径,其中,所述碰撞力由所述碰撞产生并作用于所述车辆;基于所述碰撞力的强度以及所述传递路径,分别确定所述传递路径上的各个车辆部件的损伤程度。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存在隐形损伤的车辆部件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损伤检测方法、车辆损伤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密度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了获得车险理赔,需要保险公司对车辆进行定损。
由于人工定损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因此,目前已出现了自动化的车辆定损方案,其实现过程如下:获取车辆受损位置的至少两个角度的受损图片,基于预先存储的机动车辆的各个位置的受损图片与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表,对获取的受损图片进行分析,确定该车辆的受损情况。
虽然上述车辆定损方案相对于人工定损的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然而,上述方案主要是依据车身的损坏状况对车辆的受损情况进行分析(即基于车辆的显性损伤部件对车辆的受损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存在隐形损伤的车辆部件无法进行检测,从而无法对车辆的受损情况进行精确地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损伤检测方法、车辆损伤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对存在隐形损伤的车辆部件的检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损伤检测方法,包括: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碰撞位置和碰撞角度;
基于所述碰撞位置和所述碰撞角度确定碰撞力在所述车辆上的传递路径,其中,所述碰撞力由所述碰撞产生并作用于所述车辆;
基于所述碰撞力的强度以及所述传递路径,分别确定所述传递路径上的各个车辆部件的损伤程度。
基于本申请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车身位置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集合,所述传感器集合包括:用以获取振动信息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以获取角度信息的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振动信息包括:振动幅度和振动周期;
所述确定所述车辆的碰撞位置和碰撞角度包括:
分别通过各个第一传感器获取各个车身位置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振动信息;
基于获取到的振动信息,从各个第一传感器中确定目标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目标第一传感器获取到的振动幅度超过预设的幅度上限值且所述目标第一传感器获取到的振动周期小于预设的周期下限值;
基于各个目标第一传感器所在的车身位置,以及与目标第一传感器位于同一传感器集合内的第二传感器在所述车辆发生所述碰撞时获取到的角度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碰撞位置和碰撞角度。
基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的底盘中部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以获取振动信息,且所述第三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于所述第一传感器;
所述基于所述碰撞位置和所述碰撞角度确定碰撞力在所述车辆上的传递路径为:
通过所述第三传感器获取所述底盘中部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振动信息;
基于所述碰撞位置、所述碰撞角度和所述底盘中部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振动信息,确定碰撞力在所述车辆上的传递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0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