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1319.2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4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毅;李可;蒋鹏;汪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指纹识别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采用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电子设备。该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反射组件、透镜以及指纹传感器;所述反射组件、所述透镜和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光路;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射组件的反射路径,用于将所述反射组件反射而来的指纹光线汇聚到指纹传感器;其中,由手指反射至所述显示屏且通过所述指纹检测光路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指纹光线在所述显示屏上的入射角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角度。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采用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终端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更加便捷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成为大众所需。已公开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周期性微孔阵列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该技术成像清晰度较低、易受莫尔条纹干扰且成本较高。第二种是基于微透镜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该技术成像清晰度有所提升且成本更低。
不过,由于手指的状况不同,例如一些湿度较小的干手指,上述微透镜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成像模糊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采用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反射组件、透镜以及指纹传感器;所述反射组件、所述透镜和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光路;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射组件的反射路径,用于将所述反射组件反射而来的指纹光线汇聚到指纹传感器;其中,由手指反射至所述显示屏且通过所述指纹检测光路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指纹光线在所述显示屏上的入射角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反射组件、透镜和指纹传感器的光路设计,使得通过指纹检测光路进入指纹传感器参与成像的指纹光线均为在显示屏上的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角度的指纹光线。指纹光线在显示屏上的入射角(下文简称指纹光线的角度)越大则手指的指纹脊谷线表面反射的指纹光线的光强差异越大,反之,指纹光线的角度越小则手指的指纹脊谷线表面反射的指纹光线的光强差异越小,而光强差异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使得参与成像的指纹光线均为大角度的指纹光线,从而可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并且,通过反射组件形成反射光路,不仅有利于增大视场,而且有利于应用该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设备的薄型化。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镜,所述反射镜朝向于显示屏设置,且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与所述显示屏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镜和所述指纹传感器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镜和所述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相较于所述显示屏具有预设倾斜角度。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镜或所述指纹传感器相对于所述显示屏的倾斜角度在0度到30度之间。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镜相对于所述显示屏的倾斜角度在5度到20度之间。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镜和所述指纹传感器相互平行,且二者相较于所述显示屏均具有所述预设倾斜角度。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朝向于显示屏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路径;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路径,且其入光面与所述显示屏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至少一个相较于所述显示屏具有预设倾斜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1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抑制指纹图像中的损伤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