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单列中的多行像素的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2138.1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6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玄明花;肖丽;王磊;陈小川;赵德涛;刘冬妮;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33 | 分类号: | G09G3/32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陈源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驱动电路 驱动晶体管 子电路 多行 像素 发光控制晶体管 发光二极管 晶体管 驱动控制晶体管 电容器 漂移 复位晶体管 并联耦接 补偿驱动 高压电源 显示面板 显示装置 阈值电压 阳极 帧图像 漏极 源极 耦接 发光 单列 关联 驱动 配置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列中的多行像素的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包括补偿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输入晶体管、驱动控制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电容器。补偿子电路被配置为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漂移,以驱动与所述列中的相应多行像素相关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其并联耦接在高压电源和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之间;以及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其分别耦接在驱动晶体管的漏极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相应阳极之间,并且分别在用于显示一帧图像的一个周期时间的多个部分中的不同部分中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更具体地,涉及显示驱动电路,具有该显示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和显示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低温多晶硅(LTPS)的薄膜晶体管(TFT)广泛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面板。由于制造这些基于LTPS的TFT的制造工艺差异,显示面板上的不同TFT具有不同的阈值电压。由于阈值电压的差异,不能精确地控制通过每个驱动晶体管的用于控制显示面板上的每个像素发光的驱动电流。一种解决方案是单独地补偿与每个像素相关联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得可以在整个显示面板上显示更均匀和精细的图像。随着对各种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的需求的增加,由基于LTPS的TFT制造的显示面板已被推到其LTPS工艺的极限,这仅得到了577像素/英寸(PPI)的最大分辨率。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显示器上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并且智能手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时,基于LTPS工艺下的TFT的OLED显示面板具有577PPI的分辨率,不能满足许多期望1000PPI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产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列中的多行像素的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包括补偿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输入晶体管、驱动控制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电容器。补偿子电路被配置为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漂移,以驱动与所述列中的相应多行像素相关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另外,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其并联耦接在高压电源和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并且分别在用于显示一帧图像的一个周期时间的多个部分中的不同部分中导通。此外,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其分别耦接在驱动晶体管的漏极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相应阳极之间。此外,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分别在用于显示一帧图像的一个周期时间的多个部分中的不同部分中导通。
可选地,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包括n1晶体管和n2晶体管。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包括n3晶体管和n4晶体管。n1晶体管和n3晶体管被配置为在一个周期时间的多个部分的第一部分中导通。n2晶体管和n4晶体管被配置为在一个周期时间的多个部分的第二部分中导通。
可选地,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构成多对发光控制晶体管。多对发光控制晶体管中的每一对包括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中的一个和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中的一个。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中的每一条耦接到多对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相应对中的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中的一个和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中的一个的栅极。
可选地,多个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包括n1晶体管和n2晶体管。多个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包括n3晶体管和n4晶体管。多对发光控制晶体管包括第一对和第二对。第一对包括n1晶体管和n3晶体管。第二对包括n2晶体管和n4晶体管。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包括耦接到n1晶体管和n3晶体管的栅极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和耦接到n2晶体管和n4晶体管的栅极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21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