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时复用的复位装置、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2683.0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4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4 | 分类号: | G06F1/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主控制器 串口 分时复用 复位电路 复位装置 复位端 终端 低电平信号 控制器连接 宝贵资源 串口发送 复位操作 复位信号 复位指令 连接器口 通讯线缆 预设数据 波特率 专用的 预设 发送 占用 传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时复用的复位装置、方法及终端,主控制器通过串口与从控制器连接;当主控制器接到复位指令时,调节串口的波特率为预设的第一值;主控制器通过所述串口发送预设数据至从控制器;所述从控制器的RX接口通过复位电路与从控制器的复位端连接;从控制器的RX接口接收到连续的低电平信号后,通过复位电路传输至复位端,以完成所述从控制器的复位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由主控制器的IO管脚发送复位信号给从控制器时,需要占用专用的IO管脚和通讯线缆、连接器口线等宝贵资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时复用的复位装置、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其系统软件的程序跑飞、电磁干扰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导致产品出现死机、宕机等问题,必须进行重启或复位等操作。
现有的复位技术包括两种,一种是断电复位,另一种是通过产生复位信号输入给控制器芯片的复位管脚产生复位。在多个控制器的系统中,通常由主控制器的IO管脚产生复位信号给从控制器,这种方法需要占用主控器的管脚和通讯线缆、连接器口线等宝贵资源。
发明概述
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时复用的复位装置、方法及终端,解决了由主控制器的IO管脚发送复位信号给从控制器时,需要占用专用的IO管脚和通讯线缆、连接器口线等宝贵资源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时复用的复位装置,包括复位电路、主控制器和与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连接的从控制器;
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源、地线、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从控制器的RX接口与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与Q1的栅极连接,所述Q1的源极和C1的一端分别与地线连接;所述Q1的漏极和C1的另一端分别与R1的一端连接;所述Q1的漏极和C1的另一端分别与Q2的栅极连接,所述Q2的源极和C2的一端分别与地线连接;所述Q2的漏极和C2的另一端分别与R2的一端连接;所述R1的另一端和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Q2的漏极和C2的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从控制器的复位端连接。
上述复位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时利用的复位装置,当需要对从控制器进行复位时,将主控制器的串口波特率设置成第一值(如50bps),发送数据0x00,产生连续的10位低电平信号,低电平持续时间为200ms,此时Q1截止,C1充电,当C1上端的电势高于Q2的导通电压门限,Q2导通,C2迅速放电,输出端输出低电平0V,使得从控制器复位。之后使主控制器发送高电平(3.3V)的停止位,Q1导通,C1迅速放电到0V,Q2截止,VCC通过R2缓慢给C2充电,一定时间后,输出端的电压上升到一定电压值时,复位结束。本发明通过上述复位电路的输入端与从控制器的RX接口连接,输出端与复位端连接,无需要通过专用的IO管脚,解决了由主控制器的IO管脚发送复位信号给从控制器时,需要占用专用的IO管脚和通讯线缆、连接器口线等宝贵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采用上述分时复用的复位装置的复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主控制器接到复位指令时,调节串口的波特率为预设的第一值;
S2:主控制器通过所述串口发送预设数据至从控制器;
S3:所述从控制器的RX接口通过复位电路与从控制器的复位端连接;从控制器的RX接口接收到连续的低电平信号后,通过复位电路传输至复位端,以完成所述从控制器的复位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2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