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虹吸式散气装置、膜分离活性污泥装置、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3108.2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2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胤制;井手口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C02F1/44;C02F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式散气 装置 分离 活性污泥 水处理 方法 | ||
提供一种虹吸式散气装置,是进行间歇曝气的虹吸式散气装置,具备至少两个虹吸式散气管和向所述至少两个虹吸式散气管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装置;所述虹吸式散气管具有包括第一虹吸室以及所述第一虹吸室下游侧的第二虹吸室的虹吸室、连通所述第一虹吸室和所述第二虹吸室的连通部、设在所述虹吸室下游的散气孔、从所述虹吸室到所述散气孔的路径和设在所述虹吸室上游的处理水流入部;所述空气供给装置具备在所述虹吸式散气管并列的方向上延伸的分配管和从所述分配管分支出、向所述虹吸式散气管供给空气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供给口的导入部;所述分配管设在所述空气供给口上方,所述导入部所具有的所述空气供给口中,位于铅直方向最上位的空气供给口设在划分所述虹吸室和所述路径的分隔壁下端的下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虹吸式散气装置、膜分离活性污泥装置、水处理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7年2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030915号、以及2017年6月1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118024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在实施除去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的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用水再利用,或者排放到河流等。作为工业废水等的处理方法,可举出例如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曝气,使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等的方法。
此外,近年逐渐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MBR)法进行处理,其组合利用活性污泥法的处理和利用分离膜组件的膜过滤。MBR法的处理中,随着膜过滤的继续,分离膜表面上会堆积有机物等,由此,导致过滤流量降低,膜间压差上升。
对于该问题,MBR法的处理中,通过在膜组件下方设置的散气管抑制有机物向膜表面堆积。具体地,通过从散气管产生的气泡接触膜表面时的冲击或者伴随着气泡发生的水流使膜自身振动,由此,抑制有机物等向膜表面堆积。
基于膜表面清洗性的观点,优选较大的气泡尺寸。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高效排出大气泡的虹吸式散气管。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从多个排出导管(相当于虹吸式散气管)的上方或下方配置的分配管所具有的多个气体出口供给气体,从多个排出导管间歇地排出气泡。
此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与连续的曝气运行相比不花电费,且可不设置特别的控制系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间歇曝气运行的膜分离单元。
将虹吸式散气管用于膜组件清洗时,根据膜组件的尺寸、片数,并列使用多个虹吸式散气管。为了向各虹吸式散气管供给空气,使用以下方法:将从分配管分支出来的多个导入管直接连到各虹吸式散气管上部的空气供给口,或在各虹吸式散气管的正下方配置开孔的单管向各虹吸室内送入空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0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22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3-5037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839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以往的虹吸式散气管中,膜面的清洗性并不一定充分。
此外,在从下方配置的单管向虹吸式散气管供给空气的方式中,单管容易堵塞,此外,单管被妨碍,被处理水就难以流入虹吸室,散气的气泡会意外变小。
此外,从虹吸式散气管上部形成的空气供给口供给空气时,在向散气管内供给空气时该空气供给口从被处理水中露出。在该状态下污泥若飞散附着至空气供给口,该污泥会干燥固化,空气供给口容易被污泥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3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反渗透膜的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多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