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套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3508.3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8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B·W·艾克斯罗德;A·H·西蒙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东升;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套 连接器 调节系统 压力产生 血压测量系统 气动连接 电连接 第二半部 第一半部 可连接 取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系统的连接器,该血压测量系统包括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指套,其中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半部分,其气动连接且电连接到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第二半部分,其固定地附连到指套,其中第一半部分和第二半部分在两个或更多个取向上可连接,并且其中当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连接时,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指套气动连接且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系统的指套连接器,该血压测量系统包括利用体积夹持的指套。
背景技术
体积夹持是一种用于无创地测量血压的技术,其中压力被施加到受试者的手指,使得静脉流被完全阻挡并且动脉压可以被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平衡以保持恒定的动脉体积。在正确安装和校准的系统中,所施加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等于手指中的动脉血压。所施加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可被测量以提供患者动脉血压的读数。
这可以通过布置在患者手指周围的指套来实现。指套可以包括红外光源、红外传感器和可膨胀气囊。红外光可以被发送穿过其中存在手指动脉的手指。红外传感器拾取红外光并且由传感器记录的红外光的量可以与动脉直径成反比并且指示动脉中的压力。
在指套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指套中的气囊膨胀,将压力施加在手指动脉上。如果压力足够高,它将会压缩动脉并且由传感器记录的光量将会增加。可膨胀气囊中压缩动脉所需的压力量取决于血压。通过控制可膨胀气囊的压力以使得手指动脉的直径保持恒定,由于可膨胀气囊中的压力与血压直接相关,因此可以非常精确地监测血压。
在典型的现今指套的实施方式中,体积夹持系统与指套一起使用。体积夹持系统通常包括压力产生系统和调节系统,该调节系统包括:用于测量动脉体积的闭环反馈系统中的泵、阀门和压力传感器。为了精确地测量血压,该反馈环路提供足够的压力产生与释放能力以匹配受试者血压的压力振荡。
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远离被夹持的手指定位。包含用于动脉体积测量的气压管线和电连接件的电缆将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连接到向手指施加压力的指套。指套与患者手指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对于实现正确安装和校准的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使得指套中的压力等于患者动脉中的压力(例如,使得透壁压降可忽略不计)。通过电缆施加在指套上的机械力可以影响指套与患者手指之间的配合和相互作用,从而干扰精确连续的血压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系统的连接器,该血压测量系统包括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指套,其中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半部分,其气动连接且电连接到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第二半部分,其固定地附连到指套,其中第一半部分和第二半部分在两个或更多个取向上可连接,并且其中当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连接时,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指套气动连接且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血压测量设备的示例的图。
图2A、图2B和图2C是示出示例指套连接器对的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在两个不同取向上连接的示例指套连接器对的图。
图4A、图4B、图4C和图4D是示出在四个不同取向上连接的示例指套连接器对的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指套连接器对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其中指套连接器对的第一半部分相对于指套连接器对的第二半部分连续可旋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用于血压测量系统的连接器,该血压测量系统包括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指套,其中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半部分,其气动连接且电连接到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第二半部分,其固定地附连到指套,其中第一半部分和第二半部分在两个或更多个取向上可连接,并且其中当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连接时,压力产生与调节系统以及指套气动连接且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未经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3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