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金属的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3557.7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5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左璞晶;宋婷婷;陈斌;加藤公哉;大久保拓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88 | 分类号: | B32B15/088;B32B27/34;C08L77/00;C08G69/40;B29C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树脂 组合 金属 接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金属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所述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的含量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总重量的5~100wt%,所述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具有式I所示末端结构,
-X-(R1-O)n-R2 式I
上述式I中,n为2~100的整数,R1相同或不同,为碳原子数为2~10的亚烷基,R2为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X-为-NH-、-O-、-C(=O)-、-NH-C(=O)-O-、-NH-C(=O)-NH-或-CH(OH)-CH2-中的任一种;式I所示结构在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中的含量为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总重量的0.05~2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中,n为16~5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中,n为16~25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中,R1相同或不同,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中,R2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中,R2为甲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中,-X-为-N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在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中的含量为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总重量的0.1~15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式I所示末端结构在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中的含量为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总重量的0.1~10wt%。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根据ISO19095规定的接合体试验样条在5mm/min的拉伸速度下测得的拉伸剪切强度≥10MP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金属直接接合得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所示末端结构的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以96wt%硫酸为溶剂配制成0.01g/ml的聚酰胺树脂溶液,在25℃下测定的相对粘度ηr为1.1~5.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所示末端结构的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得的重均分子量Mw的范围为10,000~400,00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所示末端结构的末端改性聚酰胺树脂的熔点为215℃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包括填料,所述填料的含量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总重量的5~80wt%。
16.一种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加热熔融后与预先放入模具的金属注塑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在60~180℃之间。
18.一种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和金属通过激光照射焊接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35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玻璃层叠体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