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定人体体液氧化应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3875.3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镇;李成宰;瑟太亚父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滔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2;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定 人体 体液 氧化 应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作为用于测定人体体液氧化应激的方法的一环节的包含通过与存在于尿液或血液内的丙二醛进行反应来引起显色变化以检测存在于人体内的活性氧的量的显色指示剂的人体内活性氧测定单元,不仅可检测样品(尿液或血液)中以低浓度存在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而且因检测灵敏度高而发挥优秀识别能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用于测定人体体液氧化应激的方法的包含通过与存在于尿液或血液内的丙二醛进行反应来引起显色变化以检测存在于人体内的活性氧的量的显色指示剂的活性氧测定单元。
背景技术
在人体内氧气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称为活性氧的自由基作为反应副产物。据报道,活性氧对人体具有负面影响,典型的负面影响是在人体组织内生成脂质过氧化物。脂质过氧化指的是不饱和脂质的氧化损伤,作为活性氧的自由基通过氧化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胞膜的磷脂质,在细胞膜中累积脂质过氧化物。如此,人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使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增加,并且脂质过氧化物最终引起多种人体疾病,例如中风、心肌梗塞等。
因此,在预防或诊断角度上测定人体内活性氧的量为非常重要,但活性氧反应性很强,因而难以直接测定。因此,作为对此的备选方案,通常通过检测由活性氧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的量,来用作活性氧量的指标。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为可确认脂质过氧化程度的指标物质,很容易地从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并换算为脂质过氧化的程度,进一步为可检测人体内活性氧的量的物质。
以往的高效液相色谱(HLPC)方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基质(thiobarbituricacid reactant substrate,TBARS)方法作为测定丙二醇的方法,已广为人知。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即,需要单独的设备且需要专业能力,因而一般人难以与此接触。如今,对活性氧的公众性关注度越来越高,一般群众也希望可简单地看到自己的氧化应激。因此,需要开发可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测定丙二醛的方法,并且条形检测装置可以作为其主要备选方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检测单元,即,不仅可检测出作为人体中活性氧量的检测指标且以低浓度存在于样品(尿液或血液)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而且因检测灵敏度高而识别能力也优秀。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色指示剂,通过与存在于尿液或血液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进行反应来引起显色变化以检测存在于人体内的活性氧的量,上述显色指示剂的特征在于,上述显色指示剂为溶解于添加有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或纯净水中的1,3-二乙基-2-硫代巴比妥酸(1,3-Diethyl-2-Thiobarbituric Acid,TBA)。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显色指示剂中,在100重量份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或纯净水中添加有5~30重量份的上述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
在本发明中使用1,3-二乙基-2-硫代巴比妥酸,并且通过将1,3-二乙基-2-硫代巴比妥酸溶解于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或纯净水来使用。在此情况下,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二甲亚砜添加到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或纯净水中,从而可提高1,3-二乙基-2-硫代巴比妥酸的溶解度。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上述显色指示剂包含作为针对pH的急剧变化的缓冲剂的有机酸以及对该有机酸的共轭碱。并且,优选地,上述有机酸为丙二酸(Malonicacid),对该有机酸的共轭碱为丙二酸二乙酯(Diethylmalonate)。并且,优选地,在100重量份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或纯净水中添加有10~30重量份的上述丙二酸(Malonic acid),在100重量份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或纯净水中添加有5~25重量份的上述丙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onat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滔制药株式会社,未经清滔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3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