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通风结构框架的塑料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3952.5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5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权秀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权秀炫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A01G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忠清南道天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通风 结构 框架 塑料大棚 | ||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级通风结构框架的塑料大棚,通过在由沿着多个等间距隔开配置的弧形的拱形结构框架(100)的两侧面水平连接的水平连接框架(200)形成的骨架结构物覆盖塑料来形成塑料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形成塑料大棚(10)的总长的多个上述拱形结构框架(100)的配置区域区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第N区域(SN),在形成上述各个区域的相同区域(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或第N区域)内设置的多个拱形结构框架(100)以高度(H)相同的方式设置,从上述第一区域(S1)到第N区域(SN)形成各区域的高度差(h)来形成通气口(20‑1、20‑2、……20‑n),外部空气通过由上述高度差(h)形成的通气口(20‑1、20‑2……20‑n)流入并经由塑料大棚(10)内部上端来引导上述塑料大棚(10)的内部的高温空气向外部排出,可通过提供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的塑料大棚框架结构来期待如下效果,即,不仅明显节减设置费用,而且使外部空气流入塑料大棚内部以及内部空气的排出顺利进行来提高通风效率,并防止设置之后产生的维护工作以及维护费用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大棚的框架结构,尤其涉及如下的具有多级通风结构框架的塑料大棚,即,使塑料大棚内部的换风顺利进行,尤其使得内部温度在炎热的夏天可保持适当的温度,如用作养鸡场等的禽舍用塑料大棚,防止对温度敏感的鸡的大规模死亡,或者防止用作花卉或农作物栽培等的塑料大棚的内部温度过度上升,通过保持适当温度来提高栽培效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塑料大棚是在通过连接以规定间隔插入地面的拱形管与横向管来形成的框架结构体铺上塑料而成,其被设置和用作在花卉园区或稻田、田地等大量栽培诸如花草或蔬菜等农作物、植物等的手段。
众所周知,这种联动式塑料大棚利用拱形框架来以双列相邻的方式设置,在通过在其外部铺上塑料来提高室内温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不足的热量利用人工加热设备来将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当水平,用于确保内部植物的顺利生长。
如上所述,在塑料大棚设置有用于适当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的多个通风结构。
例如,具有利用设置于塑料大棚的开闭器来根据需要开闭覆盖塑料大棚的塑料的一部分的结构,这种结构复杂且设置费用高,由于结构本身复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发生故障,因而存在导致维护费用也增加的问题。
并且,与此不同,具有利用设置于塑料大棚的换气单元之一来设置侧面窗口的方式。
但是,在通过形成这种上述侧面窗口来进行内部换气的结构的情况下,可顺利地对内部边缘的空气进行换气,但是存在塑料大棚内部上侧空气的换气效率明显降低的问题,尤其,棚顶侧空气的换气效率明显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塑料大棚内部加热的空气因比重低而上升,因此,通过在棚顶设置换气窗来利用,作为一例,公开了一种如下的塑料大棚,即,在塑料大棚棚顶几乎垂直设置换气窗,之后开闭其上部并根据外部气流的流动来使得外部空气流向内部或使得内部空气向外部自然通风,为了有效地交换这种气流的流动,设置多个这种形态的换气窗。
但是,具有这种垂直结构种类的换气结构的塑料大棚存在如下问题,即,只有改变棚顶的结构才可实施,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产生间隙的现象,因而需进行复杂的维护。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韩国国内实用新型公开实1996-035931号中公开了在塑料大棚利用驱动马达等来顺利地自动开闭通风口的结构,但是,在这种现有技术中,还需设置用于开闭换气窗的单独的驱动单元的繁琐之处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公开了通过克服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来具有改善的形态的换气结构的塑料大棚结构,例如,在韩国国内专利授权第10-1375310号中,具有为了塑料大棚的上层换气而从棚顶向一侧折叠并开闭的具有折叠式换气窗的塑料大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权秀炫,未经权秀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3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