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4665.6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1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佐川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发明屋;金璟模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中野4丁目***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音响变换器 皮肤接触部件 放音部 音响装置 外耳道 柔韧性 方式配置 通气性 透射 内壁 嵌入 佩戴 耳朵 覆盖 支撑 | ||
提供耳朵佩戴感良好的音响装置。该音响装置具有电音响变换器和皮肤接触部件。电音响变换器具有放音部。电音响变换器以使其放音部朝向外耳道内侧的方式配置。皮肤接触部件是覆盖电音响变换器的放音部的部件。皮肤接触部件是使从电音响变换器的放音部发出的声音透射的部件。皮肤接触部件是具有柔韧性、弹性及通气性的部件。通过皮肤接触部件嵌入于外耳道,来使电音响变换器远离外耳道的内壁处并被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佩戴于耳朵使用的音响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佩戴于耳朵使用的音响装置,多数耳机已商品化。耳机大致分为入耳式耳机(还被称为内耳甲式耳机,开放式耳机等)和耳塞式(耳包式)耳机。
如图34所示,入耳式耳机120是将收容电音响变换器111的外壳112插入于被耳珠104和对耳珠105包围的凹部(耳甲腔)106而使用。
如图35所示,耳塞式耳机120具有:收容电音响变换器121的外壳122、从外壳122突出的音导管123、安装在音导管123周围的耳机耳承124。耳塞式耳机120将耳机耳承124插入于外耳道101后使用。并且,许多耳塞式耳机120而言,外壳122嵌入于耳甲腔1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坚硬外壳与耳朵接触的结构的耳机而言,如长时间使用,则与外壳接触的部分易感到疼痛。此问题是入耳式耳机120和耳塞式耳机120共同的问题。耳塞式耳机120因利用耳机耳承124密闭外耳道101,所以佩戴感不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实施方式的音响装置为佩戴于耳朵使用的音响装置,所述音响装置具有覆盖电音响变换器和覆盖该电音响变换器放音部的皮肤相接触的部件,上述电音响变换器以使上述放射部朝向外耳道内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皮肤接触部件具有柔韧性、弹性及通气性,且为可使声音透射的部件,通过上述皮肤接触部件嵌入于上述外耳道,来使上述电音响变换器远离上述外耳道内壁并被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第1实施方式的音响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音响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音响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音响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示出将图1所示的音响装置佩戴于耳朵的状态的模式剖视图。
图6为第2实施方式的音响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音响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音响装置的后视图。
图9为示出将图6所示的音响装置佩戴于耳朵的状态的模式剖视图。
图10为第3实施方式的音响装置的侧视图。
图11为示出将图10所示的音响装置佩戴于耳朵的状态的模式剖视图。
图12为第4实施方式的音响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的后视图。
图17为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的仰视图。
图19为示出将图12所示的音响装置佩戴于耳朵的状态的模式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发明屋;金璟模,未经株式会社发明屋;金璟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4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