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及其利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5834.8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7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佳余子;长泽善幸;及川彩;铃木梦乃;小林正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吴羽 |
主分类号: | C08F214/22 | 分类号: | C08F214/22;C09D127/16;C09J127/16;H01M50/426;H01M50/44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志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共聚物 粒子 及其 利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高效地在电极与隔膜之间体现高粘接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本发明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包含偏氟乙烯和具有包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偏氟乙烯聚合物粒子的表面上的氧原子比率比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的表面以外的氧原子比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粒子及其利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和使用了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的分散液、涂层组合物、隔膜、粘合剂组合物以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惊人,小型便携式设备的高功能化得以推进。因此,对用于这些设备的电源要求小型化和轻型化、即高能量密度化。作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例如以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
从地球环境问题和节能的观点考虑,这样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还利用于将二次电池与发动机组合而成的混合动力汽车和将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等,其用途正在扩大。
通常,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正极和负极)之间设有隔膜。已知: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当在电极与隔膜之间产生间隙时,产生电池特性和电池寿命降低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求提高电极与隔膜的粘接部的粘接性。
由此,开发了一种提高电极与隔膜的粘接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组合物,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偏氟乙烯系共聚物组合物,其通过含有源自丙烯酸丙基琥珀酸酯(APS)和马来酸单甲酯(MMM)等的、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结构单元来提高与电极的粘接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90876号(2012年7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偏氟乙烯系共聚物组合物中,即使源自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相同量,有时电极与隔膜之间的粘接性也会产生差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即使在含有相同量的源自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也能更高效地在电极与隔膜之间体现高粘接性。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是包含源自偏氟乙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具有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的表面的氧原子比率比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的表面以外的氧原子比率高。
本发明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例如可以用于涂层组合物、隔膜、粘合剂组合物以及二次电池。用于这些用途的本发明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可以为维持其粒子的形状的形态,例如也可以以分散液的形态来使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更高效地提高电极与隔膜之间的粘接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是包含源自偏氟乙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具有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的表面的氧原子比率比该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的表面以外的氧原子比率高。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偏氟乙烯聚合物粒子进行详细说明。
〔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
本实施方式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以下,也简称为“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是以源自偏氟乙烯的结构单元为主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粒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主结构单元”意指在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之中占有最多的比例(摩尔%)的结构单元。
更具体而言,偏氟乙烯共聚物粒子是由偏氟乙烯与具有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含氧原子的化合物”)的共聚物形成的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吴羽,未经株式会社吴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58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