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6015.5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7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金日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日秀 |
主分类号: | A43B7/24 | 分类号: | A43B7/24;A43B7/30;A43B7/22;A43B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跟鞋 体重 负荷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该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与高跟鞋的外底(outsole)结合,或者脚底覆盖部成为高跟鞋的外底,并且在负荷反应期中与地面线性接触。本发明的与地面线性接触的高跟鞋体重负荷结构体包括:在站立期中与地面线性接触的跟部;从跟部延伸的支柱部;及从支柱部延伸的脚底覆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其能具有与光脚或穿低跟鞋的状态类似的稳定性(stability)和步行机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高跟鞋(high-heeled footwear)是指抬高脚后跟部分的鞋,广义上指的是鞋跟高的鞋,但其中尤其意味着女鞋。
若穿高跟鞋,能够自然提臀,消化超短裙的穿着效果,而且上身自然后仰,具有挺起胸膛等的美感效果,因此深受爱美女性的喜爱。
但是,高跟鞋不能吸收或分散随着穿者的步行周期而变化的负荷,因此会引发多种副作用。即,不仅会产生在步行周期中摔倒的单纯事故,还会产生拇趾向外弯曲的拇趾外翻症、扭伤脚踝的足跟部扭伤,随着体重向膝盖内侧倾斜而产生的关节炎及脊椎向后弯曲的脊椎后凸症等。
坡跟鞋(wedge heel)不能充分缓解细高跟鞋(stiletto heel)所具有的不稳定性问题,且不能正常实现在步行周期中的冲击和体重的吸收及分散,而且设计方面也比较笨重,存在高跟鞋原本追求的设计美感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该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能够提供比坡跟鞋更好的稳定性的同时,增强设计美感,且能适当吸收或分散随着步行周期而变化的负荷。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其包括:与地面线性接触的跟部;从所述跟部延伸的支柱部;及从所述支柱部延伸的脚底覆盖部。
优选所述跟部的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构成曲线(curved linear)。
优选所述跟部的宽度为2.12cm以上。
优选所述支柱部由两个以上的支柱来构造。
优选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柱并列设置或对称设置。
优选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柱的形状彼此不同,或者至少一个支柱的形状与其他支柱的形状不同。
优选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柱由用于支撑脚后跟和脚腰中的一个的支柱、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脚后跟和所述脚腰中的另一个的支柱来构造。
优选在所述跟部的后方部位设置有跟着地部。
优选所述跟着地部以后方部为中心设置于一侧。
优选所述支柱部设置成向前方弯曲的形状。
优选所述支柱部的后方部位的弯曲度大于前方部位的弯曲度。
优选所述脚底覆盖部从脚后跟延伸到脚腰或脚掌部分,或者所述脚底覆盖部以能覆盖整个脚底的方式延伸。
优选所述支柱部设置成向外侧弯曲的形状。
优选在俯视上与脚底覆盖部的宽度相比,所述跟部的至少一侧的凸出量更大。
优选所述脚底覆盖部从脚后跟延伸到脚腰或脚掌部分,或者脚底覆盖部以能覆盖整个脚底的方式延伸;所述支柱部和所述脚底覆盖部通过连接部来连接;在所述脚底覆盖部和所述支柱部之间设置有空间部。
优选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弯曲的形状。
优选所述脚底覆盖部的下部设置有槽部,所述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设置有从所述支柱部的上部延伸并插入所述槽部中的止挡件。
优选在所述跟部上结合有在站立中期与地面线性接触的地面接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日秀,未经金日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6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