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凝固蛋白原的澄清的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6683.8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2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C·斯特姆博;L·塔德塞;K·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萨沃克斯维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9 | 分类号: | G01N33/57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扬扬;陶启长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固 蛋白 澄清 阿米巴 细胞 裂解 | ||
本发明涉及包含澄清的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LAL)的组合物,其中LAL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以及制备这种组合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显色测定法检测样品中内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使样品与包含澄清的LAL和显色底物的试剂接触;并且(b)测量在样品中存在内毒素时由显色底物的变化引起的显色效应,其中LAL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本发明还涉及包含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的澄清LAL的试剂盒,以及制备它们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澄清的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LAL)的组合物,其中LAL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以及制备这种组合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显色测定法检测样品中内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使样品与包含澄清的LAL和显色底物的试剂接触;并且(b)测量在样品中存在内毒素时由显色底物的变化引起的显色效应,其中LAL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本发明还涉及包含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的澄清LAL的试剂盒,以及制备它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生物热原,当静脉内引入时引起发热。内毒素,也称为脂多糖(LPS),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中,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志贺氏菌(Shigella)和奈瑟氏菌(Neisseira)。内毒素引发的毒性机制据报道是由脂多糖的脂质部分引起的。例如,当生物体内的细菌发生裂解时,对进入血流的脂质的反应可以通过补体系统的激活来发生。该脂质部分导致不同细胞因子的释放,例如白细胞介素1和8。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也可以被激活。产生的感染与炎症过程有关,并且可能对感染的生物体构成很大的危险。白细胞介素1是生物体作为免疫反应和对抗炎症而释放的细胞因子家族。该反应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向感染发生的地方迁移,产生趋化性。这有利于吞噬作用的发生;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根据个体免疫系统的状态和感染程度,内毒素可能导致全身性脓毒血症,以及脓毒血症带来的风险。据报道,许多情况下革兰氏阴性菌在高等哺乳动物中引起多器官衰竭甚至全身感染导致死亡。由于与内毒素相关的不利影响,内毒素的早期和敏感检测对制药行业和医疗界而言至关重要。
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LAL)试验在20世纪70年代在商业上引入用于检测内毒素。LAL衍生自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的血细胞或阿米巴样细胞。最初的LAL测试构成了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其由痕量水平的内毒素触发,在反应结束时达到凝胶凝块。因子C通常作为酶原存在,是该凝血级联的引物。在体内,因子C是完美的生物传感器,它提醒鲎存在革兰氏阴性入侵者。止血终点诱捕入侵者,杀死它并限制进一步的感染。
可以改良LAL测试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阿米巴样细胞对内毒素的反应。这些方法包括所谓的凝胶-凝块法,比浊法和显色法。在国际药典中推荐这些LAL测试作为检测用于生产药物和最终产品的原料中的细菌毒素的方法。这些测试对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生产也是有用的,因为它是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的用于检测热原的方法。
发明概述
本文提供包含澄清的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LAL)的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在实施方式中,包含澄清的LAL的组合物还包含缓冲液和去污剂。在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包含50%的澄清的LAL。
在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组合物,其包含(a)澄清的LAL,其中所述组合物基本上不含凝固蛋白原,和(b)显色底物。
本文的实施方式还涉及包含澄清的LAL,缓冲液,去污剂和显色底物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30%至50%LAL(v/v)和10%至30%(v/v)显色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萨沃克斯维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萨沃克斯维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66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