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轴及汽车用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8384.8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6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森山诚一;中尾圭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3/74 | 分类号: | F16D3/74;B62D1/19;B62D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转矩 传递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中间 汽车 转向 装置 | ||
1.一种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该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具备:一对结合筒部,其能够传递转矩地结合于其它部件;以及波纹管部,其设置于该一对结合筒部彼此之间,上述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应用于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中间轴或者构成该中间轴的外管的金属制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由轴向一侧的小径部和轴向另一侧的大径部构成的带肩圆筒状的原材料,
通过对上述大径部的靠轴向一侧的部分的内周面实施切削加工,在该原材料的轴向中间部遍及整周地形成相比该原材料中的其它部分径向厚度小且内径大的薄壁部,通过胀形成形使该薄壁部向径向外方膨胀,从而成形上述波纹管部,
在上述薄壁部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在轴向上越朝向互相分离的方向而壁厚越大的一对锥形部,使上述薄壁部的径向厚度除了上述一对锥形部在轴向上恒定,
在上述波纹管部的外周面存在固化层,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波纹管部在最大径外侧部断裂。
2.一种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该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具备:一对结合筒部,其能够传递转矩地结合于其它部件;以及波纹管部,其设置于该一对结合筒部彼此之间,上述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应用于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中间轴或者构成该中间轴的外管的金属制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由轴向一侧的小径部和轴向另一侧的大径部构成的带肩圆筒状的原材料,
在上述大径部的靠轴向一侧的部分的遍及整周地形成径向厚度比该原材料中的其它部分小的薄壁部,而且使该薄壁部的外径比上述原材料中的从上述薄壁部向轴向一侧离开的部分的外径大,且比上述原材料中的从上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离开的部分的外径小,通过胀形成形使上述薄壁部向径向外方膨胀,从而成形上述波纹管部,
在上述薄壁部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在轴向上越朝向互相分离的方向而壁厚越大的一对锥形部,使上述薄壁部的径向厚度除了上述一对锥形部在轴向上恒定,
在上述波纹管部的外周面存在固化层,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波纹管部在最大径外侧部断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结合筒部中的轴向一侧的结合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雌细齿,形成于作为一个上述其它部件的内轴的外周面的雄细齿的轴向一半部细齿卡合于该雌细齿,从而上述中空转矩传递部件能够传递转矩且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地与该内轴结合,并且应用于构成上述中间轴的上述外管的情况下,在形成上述波纹管部之后,在上述原材料的小径部的内周面形成上述雌细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薄壁部的内径比上述原材料中的从上述薄壁部在轴向上离开的部分的内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胀形成形为液压成形。
6.一种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其是应用于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中间轴或者构成该中间轴的外管的金属制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结合筒部,其能够传递转矩地接合于其它部件;以及
波纹管部,其配置于该一对结合筒部彼此之间,
上述波纹管部的径向厚度比上述一对结合筒部的径向厚度小且该径向厚度恒定,
在上述波纹管部的外周面存在固化层,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波纹管部在最大径外侧部断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纹管部的径向厚度处于上述一对结合筒部的径向厚度的1/5~4/5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83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