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8540.0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7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天野正広;松下浩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船用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B25/08 | 分类号: | B63B25/08;B63B43/00;B63H21/32;B63J2/08;F23C9/08;F23G5/16;F23G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日本国长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在将从辅助锅炉导入的废气作为内部气体而向储藏罐内供给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辅助锅炉的负荷。船舶具备:原油罐(4),该原油罐储藏原油;辅助锅炉(10);烟囱(12),该烟囱将在辅助锅炉(10)中生成的废气排出到船外;内部气体用风扇(13),该内部气体用风扇从烟囱(12)的中途的抽气位置(39)取出废气,并向原油罐(4)供给;以及废气风门(18),该废气风门控制废气流量,以使通过烟囱(12)向船外流动的废气流量为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向储藏有原油等燃料的储藏罐内供给内部气体的设备的船舶。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搭载于油船等船舶、FPSO/FSO(浮体式石油、气体生产/储藏设备)的原油罐等储藏罐中,在其内部产生包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气体(以下,称为“VOC气体”)。
以往,在原油罐内产生的VOC气体通过排气口而放出到大气中。然而,VOC气体成为浮游粒子状物质以及光化学氧化剂等引起的大气污染的原因,因此近年来,提出了使VOC气体不向大气放出而可靠地进行氧化处理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使VOC气体在火炉内滞留规定的时间以上,并且维持在规定的温度以上。而且,公开如下的技术:通过使该规定的时间以及规定的温度采用充分地进行VOC气体的氧化处理的值,即使是极低浓度的VOC气体,也在充分地进行了氧化处理的状态下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2238号公报
然而,为了将在储藏罐内产生的VOC气体、H2S(硫化氢)置换成内部气体,而向储藏罐内供给内部气体。作为内部气体,使用在辅助锅炉中生成的废气。通过内部气体用风扇而将该废气从辅助锅炉的烟囱抽出,向储藏罐内供给。
此时,在辅助锅炉中生成相对于内部气体用风扇的容量充分大的容量(例如内部气体用风扇的容量的约2倍的容量)的废气。该理由是为了在由于辅助锅炉的负荷变动等而导致废气不足的情况下,防止船外空气从烟囱流入(逆流)。
然而,若在辅助锅炉中生成相对于内部气体用风扇的容量充分大的容量的废气,则辅助锅炉的负荷上升,由此,辅助锅炉的燃料消耗量增大。除此之外,锅炉燃烧空气送风用风扇的电力消耗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在将从辅助锅炉导入的废气作为内部气体而向储藏罐内供给时,使辅助锅炉的负荷尽可能地减少。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船舶采用以下的手段。
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船舶具备:储藏罐,该储藏罐储藏燃料;锅炉;排出部,该排出部将在该锅炉中生成的废气排出到船外;废气供给部,该废气供给部从该排出部的中途的抽气位置取出废气,并向所述储藏罐供给;以及废气流量控制部,该废气流量控制部控制废气流量,以使通过所述排出部向所述船外流动的废气流量为0以上。
在锅炉中生成的废气在排出部中流动而排出到船外,另一方面,从排出部的中途位置的抽气位置抽出的废气作为内部气体通过废气供给部而向储藏罐引导。此时,通过废气流量控制部而控制为向船外流动的废气流量为0以上。由此,能够避免空气从船外朝向抽气位置逆流,因此能够防止船外的空气通过废气供给部向储藏罐引导。因此,不需要为了防止船外空气的逆流而在锅炉中过度地生成废气,只要生成与储藏罐中所需的废气量匹配的废气即可,因此能够减少锅炉的燃料消耗量。
此外,作为锅炉,列举例如辅助锅炉。辅助锅炉与用于对船舶的主机进行驱动的主锅炉不同,是指进行辅机的驱动的锅炉。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船舶中,所述废气流量控制部在所述抽气位置的废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具备废气风门,该废气风门对向所述船外流动的废气流量进行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船用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船用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8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