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变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8810.8 | 申请日: | 201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7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平尾隆介;一丸修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65 | 分类号: | B60G17/0165;B60G17/015;B60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变动 控制 装置 | ||
作为产生机构控制部的控制器(10)具有基础控制部(15),基础控制部(15)至少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求出成为可变阻尼器(6)(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力的下限的命令信号的下限值(即,基础指令值)。基础控制部(15)在基础指令值计算部(28)中,基于从路面判定部(26)输出的路面判定结果(即,路面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修正基础指令值。通过从控制器(10)输出的指令值而根据路面状态可变地控制可变阻尼器(6)的阻尼力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使车辆行驶时的车体变动稳定的车辆变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四轮汽车等车辆中,在车体侧和各车轮侧之间分别设置有由阻尼力可变的减振装置构成的悬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的悬架装置为如下结构:例如基于使用预览传感器等检测的车辆前方的路面信息来控制由悬架产生的阻尼力,并抑制车辆行驶时的不稳定变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238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悬架控制装置只是例如使用预览传感器等检测车辆前方的路面信息,不一定都能使车辆行驶时的变动充分地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基于车辆前方的路面信息对力产生机构进行控制而能够使行驶时的车体变动稳定的车辆变动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是,车辆变动控制装置具备:力产生机构,其设于车辆的车体侧和车轮侧之间并在两者之间产生能够调节的力;路面状态检测部,其能够检测所述车辆的前方的路面状态作为前馈路面状态值;车体变动信息计算部,其检测或推定所述车辆的车体行动的状态并计算所述车体的变动信息作为反馈路面状态值;产生机构控制部,其基于所述车体变动信息计算部的值,求出应由所述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力,并将命令信号输出到所述力产生机构,所述车辆变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产生机构控制部具有求出成为所述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力的下限的所述命令信号的下限值的基础控制部,基于所述路面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修正所述基础控制部的所述命令信号的下限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根据路面状态检测部的信息(前馈路面状态值)判定为进入起伏路时,在进入起伏路前通过基础控制部对成为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力的下限的命令信号的下限值(例如,作为阻尼力指令的最低值的最低指令值的下限值)进行修正,具体而言,通过设定为接近零,而能够降低助振力,并能够抑制发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变动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对图1中的控制器的控制进行具体化表示的控制框图。
图3是对图2中的路面推定部的控制进行具体化表示的控制框图。
图4是对图2中的基础控制部的控制进行具体化表示的控制框图。
图5是表示起伏程度、目标阻尼力、指令值及上下加速度的特性的特性线图。
图6是对第一变形例的基础控制部的控制进行具体化表示的控制框图。
图7是对第二变形例的基础控制部的控制进行具体化表示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以应用于四轮汽车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变动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8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力梁式悬架以及用于扭力梁式悬架的加强构件
- 下一篇: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