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源矩阵基板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8843.2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八木敏文;洪孟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2F1/1368;H01L29/786;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刘宁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层 透明电极 源矩阵基板 电容电极 源极金属层 栅极金属层 电容部 电容 非显示区域 电介质层 显示装置 源极电极 栅极电极 周边电路 像素 配置 | ||
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周边电路(GD(1)),其包含配置在非显示区域的第1TFT(T5)和电容部(CAP(1));以及下部透明电极及上部透明电极,其配置于各像素,有源矩阵基板具有:栅极金属层(M1),其包含第1TFT的栅极电极;源极金属层(M2),其包含第1TFT的源极电极;下部透明导电层(M3),其位于比栅极金属层和源极金属层靠上方,包含下部透明电极;以及上部透明导电层(M4),其包含上部透明电极,电容部包含第1电容(Ca),该第1电容具有:第1下部电容电极(21),其形成在下部透明导电层;第1上部电容电极(23),其形成在上部透明导电层;以及电介质层(17)中的位于这些电容电极之间的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基板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等所使用的有源矩阵基板具有:显示区域,其具有多个像素;以及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非显示区域或边框区域)。在显示区域按每个像素具备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等开关元件。作为这种开关元件,以往广泛使用将非晶硅膜作为活性层的TFT(以下称为“非晶硅TFT”)或将多晶硅膜作为活性层的TFT(以下称为“多晶硅TFT”)。
作为TFT的活性层的材料,提出了使用氧化物半导体来代替非晶硅或多晶硅。将这种TFT称为“氧化物半导体TFT”。氧化物半导体具有比非晶硅高的迁移率。因此,氧化物半导体TFT与非晶硅TFT相比能高速地进行动作。
在有源矩阵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有时单片(一体)地设置有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等驱动电路。将形成为单片的驱动电路称为“单片驱动器”。单片驱动器通常使用TFT来构成。最近,已使用了利用氧化物半导体TFT来制作单片驱动器的技术。从而,实现由非显示区域的窄小化或安装工序的简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在窄边框化的要求高的设备中,例如有时在非显示区域中,栅极驱动器电路形成为单片,源极驱动器电路以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方式安装。
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通过使上述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相对并在这些基板之间封入液晶材料来制造。液晶材料通常被密封材料封住。密封材料配置为包围显示区域。
具备单片栅极驱动器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将构成栅极驱动器的输出晶体管配置在比密封材料靠显示区域侧,将构成栅极驱动器的其它TFT或电容配置为与涂敷密封材料的区域重叠。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为了易于进行密封材料的检查工序,另外,为了在使用光固化性的密封材料的情况下对密封材料照射光,在连接到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的电容(自举电容部)设置开口部或切口部。
专利文献1:特开2016-167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在单片地设置有驱动电路的显示面板中,要求非显示区域(边框区域)的进一步窄小化。因此,要求进一步减小驱动电路(单片驱动器)的电路面积或电路宽度。
但是,本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例如,在现有的单片栅极驱动器中,由于输出晶体管和自举电容部的尺寸大,因此,很难进一步缩小电路面积。另外,在将有源矩阵基板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会有如下问题:需要在自举电容部设置透光部(开口部等)以进行密封材料的固化或检查,电路面积进一步增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减小单片驱动器的电路面积或电路宽度的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8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