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9242.3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8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辻洋;小松恭一;辻修;伊藤圣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F16B35/00;F16B3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宋开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增加的同时从螺栓头部侧拉拽螺栓的拉拽装置。该拉拽装置(1)是将紧固在被紧固体(H)上的螺栓(10)向上方拉拽的拉拽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栓(10)的头部(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12a),所述拉拽装置包括:连接部件(2),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2a)螺合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拉拽机构(3),在使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2a)螺合到所述第一内螺纹部(21a1)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接部件(2)拉拽所述螺栓(10);以及张力承受部(4),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2)的外周周围,承受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3)进行拉拽时从所述被紧固体(H)作用的反作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紧固在被紧固体上的螺栓向上方拉拽的拉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机械、桥梁等结构物的组装中,进行使用了螺纹的紧固。作为螺纹紧固体的强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紧固力。另一方面,螺栓紧固体的紧固力的管理一般测量转矩和旋转角而仅在紧固时进行,在紧固后几乎不进行。但是,在机械动作过程中、由于意外的外力的作用而导致螺栓松动、紧固力下降的情况下,疲劳损坏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为了防止螺栓的断裂事故,提高螺纹紧固体的可靠性,还需要注意紧固后的螺栓的紧固力的检测。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螺栓、螺母紧固体的紧固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螺栓插入被紧固体的插通孔中,将螺母螺合紧固在贯穿插通孔的螺栓的外螺纹部上,由此对被紧固体进行夹压的螺栓/螺母紧固体中,相对于螺母上表面,拉拽从该上表面突出的螺栓的外螺纹部,检测螺栓的弹性常数的变化点,将该变化点的张力作为紧固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28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紧固力检测方法中,以拉拽从螺母上表面突出的螺栓的外螺纹部为前提,没有考虑从螺栓的头部侧进行轴向力检测。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螺栓头部侧拉拽螺栓的拉拽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1)一种拉拽装置,将紧固在被紧固体上的螺栓向上方拉拽,所述拉拽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所述拉拽装置包括: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一内螺纹部;拉拽机构,在使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到所述第一内螺纹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接部件拉拽所述螺栓;以及张力承受部,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周周围,承受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进行拉拽时从所述被紧固体作用的反作用力。
(2)如上述(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拽机构包括:拉杆;轴承部,以能够绕轴部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拉杆,所述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拉杆绕所述轴部旋转,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上端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外螺纹部,在所述拉杆的下端部形成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在内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二内螺纹部。
(3)如上述(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承受部在上下方向上被所述轴承部及所述被紧固体夹持。
(4)如上述(2)或(3)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轴径与所述螺栓的轴径大致相同,在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和所述第二内螺纹部涂敷有降低摩擦转矩的摩擦转矩降低剂。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拉伸强度比所述螺栓的拉伸强度高。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六角螺栓,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栓的头部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层传感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拉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