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车辆的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9585.X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2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叁叁;梁建英;杜健;涂勤书;刘传刚;李宏;石韵琪;维尔纳·胡芬巴赫;安德里亚斯·乌布利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B61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泽艳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车辆 车厢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人员运输的轨道车辆的车厢,其中,所述车厢至少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分别由下纵向承载件和上纵向承载件构造,所述下纵向承载件和上纵向承载件通过多个侧壁部段和竖直设置的柱连接;以及顶部;以及底部;以及两个端壁或一个端壁和一个头部模块,其中,所述两个侧壁的下纵向承载件在车厢纵向上借助连接元件与所述底部连接,并且所述两个侧壁的上纵向承载件在车厢纵向上借助连接元件与所述顶部连接,并且其中,所述下纵向承载件和上纵向承载件构造为在整个车厢长度上贯穿的多腔室空心型材,所述下纵向承载件和上纵向承载件由纤维增强塑料构造,并且所述连接元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员运输的轨道车辆的车厢,所述轨道车辆尤其用于在短途运行中使用,如在地铁和轻轨中,在所述地铁和轻轨中,轨道车辆或由轨道车辆构成的列车单元必须在短的区间中加速和制动。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已知的车厢在传统的结构方式中由具有两个端壁的管形结构构成,所述两个端壁在通常情况下构造为至相邻的车厢的过渡部。替选地,端壁也可以构造为驾驶室。
在传统的结构方式中,车厢由底架(也称为底板)、两个侧壁以及顶部构成。在此,组件、尤其侧壁和顶部具有承载的、骨架式的承载结构,在所述承载结构中,钢轻型结构型材以已知的焊接方法彼此连接或与构成外部覆盖件的薄板材连接。
对于承载结构和覆盖件,除了钢结构型材和钢轻型结构型材以及薄板材之外越来越多地使用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轻的和耐腐蚀的材料。在此,安装铝用于获得比腔室型材更高的稳定性。当然,铝构件在错误安装的情况下也具有易腐蚀性。
所述差别结构形式(Differenzialbauweise)的缺点是用于制造承载结构的元件和覆盖件的高的耗费以及通过钢部件或钢轻型构件彼此间或与其他材料的形状配合或材料配合的连接导致的高易腐蚀性。因此,尤其在侧壁中的窗开口和门开口的区域中由于冷凝水形成而导致很强烈的腐蚀,使得侧壁区域中或在顶部与侧壁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承载组件通常在大约15至17年后必须更换。
除了尤其用于组件顶部和侧壁的传统的骨架结构方式之外,从若干年前起也存在将替选的结构原理引导到实践中的努力。
因此,由DE 196 19 212 A1已知轨道车辆的车厢,所述车厢基本上由水平的和竖直的壁构成,其中,水平的壁用于形成底部和顶部并且竖直的、尤其形成侧壁的壁通过相应的开口实现安装至少一个窗和进入门。
在此,将如下模块用于制造车厢,所述模块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并且所述模块在截面中垂直于车厢纵轴线构造相应半个模块。
在此,相应两个所述互补设置的并且在车辆横向中心中相遇的半个模块构造纵向段。
整个车厢由多个相应两个半个模块构成,所述模块彼此间借助合适的机构连接。在此,这些半个模块特别优选地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包围中心层或芯层。优选地,内壁和外壁由纤维增强塑料制造。
特别优选地,纤维增强塑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纺织纤维、芳纶纤维和/或自然纤维。特别优选地,所述纤维被由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构成的基质包围。特别优选地,设置为基质的热固性塑料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的聚酯树脂、PU树脂、乙烯基酯或酚醛树脂。
所述结构方式的缺点从三维构造的模块的大小得出。此外,彼此邻接的模块半部在车厢底部区域中并且在顶部区域中形成连贯的对接接头,使得在车厢被施加扭转的通常的负荷情况下必须考虑在所述接合区域中的材料的过早疲劳。
由GB 2 030 934 A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以及设计有所述车身的车辆。
在此,由模块化的部分部段构成的车身彼此邻接地相互连接成,使得部段模块同时形成车身顶部的部分区域。为此,部分部段具有成角度的延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