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头部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9591.5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1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丁叁叁;钟元木;李恒奎;宋显刚;金路;王冰松;王芹凤;维尔纳·胡芬巴赫;安德里亚斯·乌布利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B61D15/06 | 分类号: | B61D15/06;B61D17/00;B61D17/04;B61D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泽艳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头部 模块 | ||
1.一种轨道车辆头部模块,所述头部模块适合于,在没有附加的底架的情况下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后续的车厢部件的端面上,其中车厢部件的端面具有下列安装接口:
-所述底架的两个纵梁,所述纵梁沿纵向方向在车厢部件的下边缘上延伸,并且其端面适合于安装头部模块,
-底架支撑件,所述底架支撑件在底架的两个纵梁之间伸展并通入主横梁中,所述主横梁支承在车厢部件的转向架中,其中所述底架支撑件的端面适合于安装头部模块,
-车厢顶部的两个纵梁,所述纵梁沿纵向方向在车厢部件的上边缘处延伸,并且其端面适合于安装头部模块,
并且所述头部模块由内壳和外壳构成并且具有下述三个系统,这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彼此独立地在碰撞情况下依次或同时地将碰撞能量转换成形变:
-在车舱的顶部区域中构成为环形锚固件的加固件,所述环形锚固件具有U形形状,所述环形锚固件的两个端部被固定在后续的车厢部件的上部的纵梁上,从而能够将力导入后续的所述车厢部件的上部的纵梁中,
-下部的碰撞传导元件,所述碰撞传导元件配备有碰撞吸能盒,并且此外将剩余的碰撞能量导入所述底架支撑件中,所述碰撞传导元件从所述碰撞吸能盒倾斜向下伸展直至车舱的底部下方,
-护杆增强件,所述护杆增强件经由在所述车舱的侧向伸展的UD带将碰撞力导入后续的车厢部件的下部的纵梁中,所述护杆增强件设置在所述碰撞吸能盒上方,
UD带是尤其用沿负载方向单向地伸展的纤维增强的构件,或构件中的增强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件式地构成,并且所述内壳多件式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所述环形锚固件、所述护杆增强件和所述UD带以及所述下部的碰撞传导元件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锚固件在其端部上具有金属的紧固装置,以固定在后续的车厢的所述上部的纵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锚固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部分中,设置在所述内壳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UD带集成到所述内壳的下部分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沿头部模块的运动方向在所述下部的碰撞传导元件的碰撞吸能盒之前设置有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的板,所述板在碰撞情况下吸收碰撞能量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碰撞传导元件从所述碰撞吸能盒下降地朝向在车舱底部下方伸展的水平部分伸展,并且在水平部分后方升高地伸展至在所述底架支撑件上的下部碰撞元件的紧固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碰撞传导元件具有向下敞开的U形横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5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动助力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