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媒体接入控制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9685.2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R·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艳芳;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信道 媒体接入控制 远程通信装置 数据传输 信号电平 占用率 监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第一值,该第一值指示无线信道的相对占用率和经由无线信道从远程通信装置(10)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者。而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第二值,该第二值指示无线信道上的信号电平(301),并且基于第一值和第二值,选择性地发起经由无线信道的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媒体接入技术,特别是涉及接入射频媒体的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Talk(LBT))技术。
背景技术
借助于蜂窝网络使用移动通信在许多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中很流行。蜂窝网络例如可以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有时也称为4G)、以及3GPP新无线电(NR,有时也称为5G)技术。蜂窝网络可以包括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内有多个节点彼此通信或者与小区的基站通信。
这种蜂窝通信系统可以与包括非授权频带的开放频谱上的通信相结合。例如,在标准化会议中讨论了非授权频带的使用,例如参见3GPP RP-162159(3GPP TSG RANmeeting#74,Vienna,Austria,December 5-8,2016)和RP-162043(3GPP TSG RAN meeting#74,Vienna,Austria,December 5-8,2016)。
特别地,在3GPP中,正在讨论用于物联网(IoT)解决方案的非授权频带的使用。对于在非授权频带上的通信,在多个网络、运营商或者想要接入非授权频带的任何节点之间共享传输资源。因此,在将非授权频带使用应用于物联网时,可以增加完成通信资源分配的复杂性,因为可以在想要接入非授权频带的任何装置之间共享单个信道。通常,这涉及先听后说(LBT)技术,以确保传输资源在非授权频带上可获得。它还可以包括对每次传输尝试的最大允许信道占用率的限制,从而限制在成功先听后说信道感测活动之后的每次传输的时间。如果尝试传输但最终遇到冲突情况,就可能要求回退技术。根据回退技术,导致与尝试通过非授权频带发送的一个或更多个其它节点冲突的传输尝试可能导致进一步重传尝试,例如在随机超时持续时间之后。
为了提供大覆盖范围,在3GPP规范中引入了覆盖增强(CE)技术。CE技术可以结合机器类型通信(MTC)和窄带物联网(NB-IoT)(有时也被称为NB-LTE)来使用。
特别是,LBT和CE的组合可能引起其它问题。利用CE,每次传输都被重复多次,以便改进聚合信干噪比(SNIR),从而改进系统链路预算。通过采用CE,即使在对应无线链路上的通信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成功传输的可能性。从而,即使对于如针对MTC和NB-loT域内设想的低传输功率来说,也可以显著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在3GPP中使用不同CE级别,其中,10到100的重复级别是较大CE级别的公共值,而对于最大CE级别,允许甚至2048次重复。然而,CE的技术在与非授权频带上的传输相结合方面面临某些限制和缺点。例如,实现大量重复和高度利用的非授权频带的CE导致冲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而且,由于最大允许信道占用时间的潜在限制,可能需要若干传输事件以便传输大量重复。这可能是由于根据CE的大量重复所要求的总传输时间较长的缘故。传输冲突通常导致回退,从而导致进一步重传。这可能增加延迟并且可能导致发送节点的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接入媒体或信道的先进技术,以避免当在媒体或信道上的许多冲突的可能性很大时发起传输。
所附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满足这种需求。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限定了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第一值。第一值指示无线信道的相对占用率和经由无线信道从远程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者。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第二值,第二值指示无线信道上的信号电平。最后,根据该方法,基于第一值和第二值,选择性地发起经由无线信道的数据传输。换句话说,根据该方法,在发起无线信道上的数据传输之前,需要满足两个信道感测要求。这可以有助于在发起数据传输时降低无线信道上的冲突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