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剂配管和制冷循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0238.9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秀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04B39/00;F04B3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流路 第一流路 制冷剂 脉动 制冷剂配管 制冷剂流动 制冷循环 分流部 合流部 压缩机 流路 异响 流动 制冷循环装置 制冷剂出口 压力损失 分流 相位差 蒸发器 合流 吸入 并行 抵消 流出 | ||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制冷剂配管具备分流部(162a、162g)、第一流路部(16a)和第二流路部(16b)、以及合流部(162b、162g)。分流部使制冷循环(10)的蒸发器(14)的制冷剂出口侧且制冷循环的压缩机(11)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流。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中,在分流部分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并行地流动。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中流动的制冷剂在合流部合流。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的流路长度相互不同。根据该制冷剂配管,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中,流路长度相互不同,因此在第一流路部的制冷剂流动与第二流路部的制冷剂流动之间产生脉动的相位差,产生将脉动相互抵消的作用。其结果为,能够减少脉动异响。另外,能够极力抑制搭载空间、压力损失的增加,并且减少来自压缩机的脉动异响。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2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20265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所使用的制冷剂配管以及具备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制冷循环所使用的消音装置。该消音装置减少传递到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压缩机的驱动音和脉动音,且配置在压缩机吸入侧的低压制冷剂配管的中途。
专利文献1的消音装置被称为直板型。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消音装置是在入口管与出口管之间将消音室形成为鼓出状而成的消音装置。
专利文献2的消音装置被称为弯管型。专利文献2的消音装置为密闭型压缩机的消音装置,通过在密闭型压缩机的内部空间以及从吸入配管通向压缩部的制冷剂的吸入路径配设消音器,而利用上述消音器使压缩部所产生的脉动音衰减。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2的消音装置使将压缩机的内部空间与压缩部之间连接的连通管贯通地配设于形成为密闭构造的共鸣室内,在该连通管形成向共鸣室内开口的共鸣孔而形成共鸣型消音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15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2827号公报
上述的消音器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消音器具有消音室和共鸣室,因此相对于发动机室的搭载空间较大。因此,存在消音器与发动机室内的其他的搭载部件相干涉等、不容易确保消音器的搭载空间的情况。
另外,在消音室和共鸣室中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大,因此存在循环的成绩系数(所谓的COP)会恶化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目的在于,极力抑制搭载空间、压力损失的增加,并且减少来自压缩机的脉动异响。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制冷剂配管具备分流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以及合流部。分流部使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且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流。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中,在分流部分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并行地流动。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中流动的制冷剂在合流部合流。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的流路长度相互不同。
由此,在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中流路长度相互不同,因此在第一流路部的制冷剂流动与第二流路部的制冷剂流动之间产生脉动的相位差,产生将脉动相互抵消的作用。其结果为,能够减少脉动异响。
并且,不使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消音室和共鸣室就能够减少脉动异响,因此能够极力抑制搭载空间、压力损失的增加,并且减少来自压缩机的脉动异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