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清洗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0693.9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八木俊彦;薮崎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12 | 分类号: | A61B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清洗器具 筒状体 内窥镜 挠性芯材 微细纤维 穿入 纬丝 芯材 清洗 扭转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效且可靠地清洗内窥镜的内窥镜清洗器具。内窥镜清洗器具具有长条的挠性芯材(6)、和穿入有芯材(6)的筒状体(5),筒状体(5)被扭转,筒状体(5)的纬丝中包含微细纤维丝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医疗器械中使用的清洗器具,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清洗内窥镜的清洗器具。
背景技术
在检查及外科手术中使用时,对于内窥镜而言,其典型地被来自患者身体的生物学物质及其他物质(例如,胆汁、唾液、粪便、血液、组织片等)污染,以及,潜在地被来自与内窥镜组合使用的其他器具或物质的生物学物质及其他物质污染。由于内窥镜被多次使用,因此每次使用即进行彻底清洗从而避免与内窥镜一同使用的器具间、及不同的患者间的交叉污染是重要的。
作为用于清洗内窥镜的典型的清洗方法,可举出用清洗剂(氧清洗剂等)对内窥镜进行擦拭,接下来浸入相同或不同的清洗剂、水、及空气中进行冲洗(flushing)后,最后进行干燥、杀菌。利用清洗剂实施化学清洗,利用冲洗实施机械清洗。
已知一些用于内窥镜的内部腔道的清洗的机械性辅助手段。例如,已知直状及锥状的毛刷,它们具有从中心轴突出的毛,存在对内窥镜的内腔(lumen)表面造成磨损这样的不良情况。作为其他的例子,专利文献1公开了由Kritzler开发的海绵器具,其是为了使酶清洗剂能够更高效且均等地分解污染物质,而使内窥镜的内腔污垢在内腔表面上扩展从而实质上形成均匀的膜状的器具。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海绵器具并非构成为发挥出将所附着的内腔污垢实际除去所需的力,反而存在使内腔污垢均匀地扩展这样的缺点。
另外,专利文献2提出了可利用刷洗进行自动清洗的清洗装置。然而,专利文献2公开的清洗装置为将多个毛刷用纤维丝等挠性丝材以各刷子能够自由活动的方式连接而成的装置。将该清洗工具插入到内窥镜的管道内,并用清洗水对其进行压送移动从而对管道内表面部进行刷洗清洗。然而,这将成为利用毛刷前端部对管道内表面部不规则地轻微擦拭程度的刷洗清洗。因此,虽然可对附着于管道内表面部的粘液等分泌物、血液、组织片等比较易于洗掉的污染物进行清洗去除,但在去除病毒、细菌等其他各种微生物等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内窥镜的管道内的划痕、不同部分的结合部以及管道的弯曲部分,多个连锁的毛刷可能无法触及管道内壁整个表面。
此外,专利文献3提出了下述内窥镜的处置工具穿入用内腔清洗用多孔质体,其为由大量的极细纤维成型为大致球状的多孔质体,该多孔质体能够利用水性清洗液而溶胀,并且在溶胀时成为比作为清洗对象的内窥镜的处置工具穿入用内腔的内径更大的外径,且能够通过变形而插入到前述处置工具穿入用内腔内,并且能利用在前述处置工具穿入用内腔内流通的前述水性清洗液而在与前述内腔内壁接触的状态下移动。然而,专利文献3公开的多孔质体需要水性清洗液。另外,内窥镜的主要污垢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质,即使该多孔质体能够去除蛋白质,其也无法去除脂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699,33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70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48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且可靠地清洗内窥镜的内窥镜清洗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采用了下述手段。
(1)其特征在于,具有长条的挠性芯材、和穿入有该芯材的筒状体,该筒状体被扭转,该筒状体的纬丝中包含微细纤维丝。
(2)微细纤维丝的材质优选为聚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6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