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抗体可变区的多样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0943.9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1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新仓启介;神村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奥目生物科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5/16 | 分类号: | C12N5/16;C12N15/09;C12P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抗体 可变 多样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促进抗体的可变区的多样化的方法。即,本发明为一种方法,其通过抑制表达抗体的禽B细胞群体所含的各禽B细胞的PI3Kα活性来促进该禽B细胞群体产生的抗体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样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进抗体的可变区的多样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抗体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引起各种生物体内防御反应。利用这样的抗体的特性,开发了各种抗体医药品。为了开发抗体医药品,需要制作以期望的亲和性与各种抗原结合的许多种类的抗体的技术。
一般而言,抗体制作方法被分类为利用动物免疫的制作方法和不利用动物免疫的制作方法。作为利用动物免疫的方法,可举出用抗原对动物进行免疫,将得到的B细胞与骨髓瘤融合的杂交瘤法。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等问题:由于利用了动物所以在取得抗体之前花费时间和劳力,因免疫耐受而得不到抗体。作为不利用动物免疫的方法,可举出噬菌体展示法。该方法是向噬菌体粒子提呈由抗体的可变区构成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variable fragment:scFv),取得与靶抗原结合的克隆,但库的质量依赖于scFv的多样性、在由scFv制成完整长度抗体的过程中特异性、亲和性产生变化成为课题。
除上述的抗体制作技术以外,还开发了利用来源于鸡B细胞的细胞株DT40细胞的抗体制作技术ADLib(注册商标)系统,进而可以利用能够通过基因导入而产生人抗体的库(专利文献1、2、3和非专利文献1)。由于可以从库中选择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的克隆,因此,能够避免免疫耐受,迅速地得到完整长度抗体。此外,抗原识别中重要的抗体可变区的多样化的机制与小鼠、人中的V(D)J基因重排不同,是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GC),因此,存在可以期待与在小鼠、人的生物体内制作的抗体不同的机制所引起的抗体基因序列的变化这样的优点。
迄今为止也报告了几种将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的序列多样化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使用了与通常的野生型小鼠相比在胚中心B细胞的抗体可变区诱发有许多体细胞突变的GANP小鼠(注册商标)的动物免疫(专利文献4);利用了使XRCC3基因失活的禽B细胞(专利文献5)、控制AID基因表达的禽B细胞(专利文献6)或导入有提高了与变异导入相关的AID活性的变异AID的DT40-SWΔC细胞株(非专利文献2)的方法等。
其中,AID(活化诱导的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deaminase)蛋白质在引起与抗体的多样性、亲和性的成熟有关的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抗体的恒定区的类别发生变化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和基因转换(GC)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并进行了许多关于AID的研究。在AID参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或类别转换重组等不同的现象的基础上,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控制其功能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由利用了AID的变异体的实验,报告了AID的C末端在类别转换重组中很重要,但对于体细胞高频突变、基因转换(GC)并不是必需的(非专利文献3)。另外,启示了通过AID不同的因子被组建,诱导类别转换重组或体细胞高频突变等不同的现象(非专利文献4)。
作为在AID的上游发挥功能的因子,已知有PI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PI3激酶对肌醇磷脂的肌醇环3位进行磷酸化,对细胞存活、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细胞内细胞器的转运等各种细胞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PI3激酶根据结构分类为3个类别(类别I、II和III)。类别I进一步分成类别IA和IB,其中,类别IA已知有3种同型p110α、p110β和p110δ作为催化亚单元。
在与AID的关系上,根据小鼠B细胞中的使用了PI3K抑制剂的研究,示出了如果p110δ信号传递得到抑制,则AID的表达上升,促进类别转换重组(非专利文献5和非专利文献6)。
如上所述,各种因子复杂地参与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的多样化,对于其控制机制,不清楚的点仍然很多。
现有技术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奥目生物科学株式会社,未经凯奥目生物科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骼肌细胞及其诱导方法
- 下一篇:在可滴定氨基酸具有修饰的赖氨酸脱羧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