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2153.4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1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冈孝明;小林径;见泽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4/133;H01M4/36;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秋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经由绝缘性的隔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缠绕所获得的电极体(14),该正极板在带状的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板在带状的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设有负极集电体露出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37b),用粘附于负极集电体露出部(37b)的胶带(40)固定负极板的卷绕结束端(12a)。胶带(40)分别从负极板(12)的轴向两端起粘附到负极板(12)的轴向长度的14%以内的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一种结构,即,在经由隔板将带状的正极板和带状的负极板缠绕为螺旋状而构成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电极组中,用胶带将缠绕在电极组的最外周的隔板的末端部卷绕并固定在电极组的外周面的至少一圈以上。记载了如下内容,即,通过该结构,在将电极组插入电池盒内时,通过将胶带在电极组的外周面上卷绕一圈以上,从而能够抑制隔板的卷缩、破坏、电极板的活性物质层的脱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9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存在以下情况:将在经由隔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缠绕为螺旋状而构成的电极体配置在金属制的电池盒内,并将电池盒作为负极端子。在该情况下,负极引线大多与电极体的卷绕结束端部连接。为了连接负极引线,在负极板的卷绕结束端部,例如设有使由铜箔等构成的负极集电体露出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在电池盒成为负极端子的情况下,能够将该负极集电体露出部而不是隔板配置在电极体的最外周。有时也使负极集电体露出部与电池盒的内表面接触从而省略负极引线。
在将胶带粘附到配置在最外周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并固定了卷绕结束端的情况下,若反复进行充放电,则由于伴随着充电时的活性物质层膨胀的电极体的直径增加,在与胶带的端缘部对应的位置处,应力集中地作用在位于内周侧的负极板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其结果,由于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产生破裂,负极集电体在该破裂的部分露出,因此金属锂可能析出。为了实现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对于负极活性物质使用膨胀收缩较大的硅化合物,因此这样的课题更易于显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经由隔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缠绕所获得的电极体中,在用粘附于负极集电体露出部的胶带固定卷绕结束端的情况下,抑制与胶带端缘部对应的位置处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破裂。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经由绝缘性的隔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缠绕所获得的电极体,该正极板在带状的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板在带状的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在所述电极体的最外周,设有所述负极集电体露出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用粘附于所述负极集电体露出部的胶带固定所述负极板的卷绕结束端。所述胶带分别从所述负极板的轴向两端起粘附到所述负极板的轴向长度的14%以内的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在电极体的轴向两端部将胶带从负极板的轴向两端起粘附到14%以内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与轴向中央侧的胶带端缘部对应的位置处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破裂。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缠绕型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3是分别以展开状态示出构成电极体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用胶带固定电极体的状况的径向剖视图。
图5是胶带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2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