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结构化弹性体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2344.0 | 申请日: | 2018-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D·李;迈克尔·本顿·弗里;马戈·A·布兰尼根;苏珊·L·肯特;迈克尔·L·斯坦纳;罗伯特·M·詹宁斯;理查德·J·弗格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B32B3/30;B32B25/20;G06F3/044;B3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孙微;金小芳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表面 弹性体层 接合层 转印制品 着陆区域 顶表面 微结构 聚合物载体膜 离散微结构 弹性体膜 微结构化 接合 层压 隔开 制备 种层 覆盖 | ||
1.一种层压转印制品,所述层压转印制品包括:
具有第一主表面的弹性体层,所述第一主表面包括由着陆区域隔开的离散微结构阵列,其中所述阵列中的所述微结构包括顶表面;
第一接合层,所述第一接合层叠覆所述弹性体层的所述微结构的所述顶表面中的至少一些,其中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上的所述着陆区域未被所述第一接合层覆盖;以及
在所述弹性体层的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二层选自第二接合层和聚合物载体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阵列中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侧壁,并且所述第一接合层至少部分地叠覆所述微结构的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些。
3.一种制备弹性体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工具的微结构化主表面的一部分上涂覆第一粘合剂层,其中所述工具的所述主表面包括离散微结构与在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腔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驻留在所述腔中,并且所述微结构的顶部突出高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并且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具有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接触所述工具的所述微结构化主表面;
在所述粘合剂层的第二主表面上浇铸弹性体前体材料层,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第一主表面叠覆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并且覆盖所述工具中的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腔和所述微结构的顶部;
将剥离衬件层压到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第二主表面上,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剥离衬件包括在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和在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上的聚合物膜;以及
使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固化以形成弹性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除所述聚合物剥离衬件以暴露所述第二粘合剂层;
移除所述工具以暴露所述弹性体层的第一主表面,其中所述弹性体层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包括突出的微结构阵列,所述突出的微结构阵列对应于所述工具中的腔阵列;以及
将所述突出的微结构或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者附接到基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包括电极。
6.一种制备弹性体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聚合物材料挤出到微结构化辊与支撑辊之间的辊隙中以形成工具,其中所述工具包括第一微结构化主表面和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化主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工具的所述微结构化主表面包括离散微结构与在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腔的阵列;
在所述工具的所述微结构化主表面上涂覆第一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驻留在所述腔中,并且所述微结构的顶部突出高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并且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具有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接触所述工具的所述微结构化主表面;
在所述粘合剂层的第二主表面上浇铸弹性体前体材料层,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第一主表面叠覆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并且覆盖所述工具中的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腔和所述微结构的顶部;
将载体膜层压到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第二主表面上,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载体膜包括在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和在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上的聚合物层压膜;以及
使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固化以形成弹性体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层压膜包括:
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芯聚合物膜;
在所述芯聚合物膜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的第一剥离层以及在所述芯聚合物膜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剥离层;以及
在所述第一剥离层上的第一保护性膜层以及在所述第二剥离层上的第二保护性膜层,其中所述第一保护性膜层接触所述弹性体前体材料层的所述第二主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23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