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4233.3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7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冈口健二朗;田中伸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F04B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金雪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控制 装置 | ||
流体控制装置具备:压电泵,具有压电元件;驱动电路,被施加驱动电源电压,来驱动压电元件;以及起动电路,设置在电源电压的输入部与驱动电路之间。起动电路使驱动电源电压在起动后的第一阶段(P1)上升到小于稳态电压(Vc)的电压(V1),在接着第一阶段(P1)的第二阶段(P2)使其维持或者下降,在接着第二阶段(P2)的第三阶段(P3)使其上升到稳态电压(V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压电泵的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驱动压电泵所具备的压电元件来控制流体的流体控制装置,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图34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压电泵105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该压电泵105具备基板91、薄顶板51、隔离物53A、振动板支撑架61、振动板41、压电元件42、加强板43、隔离物53B、电极导通用板71、隔离物53C以及盖部54。由振动板41、压电元件42、以及加强板43构成致动器40。在盖部54形成有排出孔55。
在薄顶板51的下部,设置有在中心形成有圆筒形的开口部92的基板91。薄顶板51的圆形部在基板91的开口部92露出。该圆形的露出部能够通过伴随着致动器40的振动的压力变动,以与致动器40实际相同频率振动。根据该薄顶板51与基板91的结构,薄顶板51的致动器对置区域的中心或者中心附近为能够弯曲振动的薄板部,周边部是实质上受到限制的厚板部。该圆形的薄板部的固有振动数被设计为与致动器40的驱动频率相同、或略低的频率。因此,响应于致动器40的振动,以中心通气孔52为中心的薄顶板51的露出部也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若成为薄顶板51的振动相位比致动器40的振动相位延迟(例如延迟90°的)振动,则薄顶板51与致动器40之间的缝隙的厚度变动实质上增加。因此,泵的能力提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45544号
然而,一般而言,在振动板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而振动的压电泵中,在压电元件的驱动开始时涌入电流在驱动电路以及压电元件中流动。若该涌入电流较大,则存在振动板以及薄顶板不稳定振动,而压电体与薄顶板接触且压电体破裂,从而泵特性较大地降低的可能。另外,由于该涌入电流是对泵动作没有贡献的电流,所以也是电力效率降低的因素。
在这里,在如图34所示的具备致动器40和薄顶板51的压电泵中,参照图35(A)(B)对上述不稳定振动进行说明。在图35(A)(B)中,V40是致动器40的振动波形,V51是薄顶板51的振动波形。图35(A)是致动器40以及薄顶板51的振动为稳定振动的状态,图35(B)是致动器40以及薄顶板51的振动为不稳定振动的状态。
如图35(A)所示,在稳定振动时,由于致动器40与薄顶板51经由空气保持着一定的相位差进行动作,所以没有接触的情况。
但是,在起动时的致动器40的振幅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薄顶板51的经由空气的结合较弱,且经由空气的致动器40的制动力较弱,所以即使是相同的驱动电压也导致较大的振幅,并流动大电流。
其结果,致动器40以及薄顶板51的振幅异常地增大。另外,在振幅上升的过程中,由于致动器40与薄顶板51的相位差是不固定的,所以它们存在接触的可能。在图35(B)中用十字标记表示的时机是致动器40与薄顶板51碰撞的时机。
像这样,若致动器40与薄顶板51碰撞,则存在致动器40、薄顶板51等构造物变形、摩耗、破坏的可能。
因此,在致动器40与薄顶板51的经由空气的结合较弱的状态下,抑制振幅很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42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