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由多种弹性体共混物形成的胎面的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5344.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2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O·富尼耶;J-L·盖贝尔-朱贝尔;F·拉福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1/00 | 分类号: | B60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法国克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多种 弹性体 共混物 形成 轮胎 | ||
本发明涉及其中胎面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体共混物层(61、62)的轮胎。根据本发明,形成胎面的径向外部部分的第一层(61)沿径向在沟槽的内侧以至少1mm的厚度延伸并且由第一弹性体共混物形成,所述第一弹性体共混物在10%伸长下以拉伸应力计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10Mpa,第二层(62)由中央部分(621)和两个轴向外部部分(622)组成,至少1mm厚的所述中央部分由第二弹性体共混物形成,所述第二弹性体共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20Mpa的在10%伸长下以拉伸应力计的弹性模量以及小于或等于0.30的被称为tan(δ)max的最大tan(δ)值,轴向外部部分由第三弹性体共混物形成,所述第三弹性体共混物具有小于0.10的被称为tan(δ)max的最大tan(δ)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更特别地涉及旨在装配承载重负荷且以持久速度行驶的车辆(例如卡车、牵引车、拖车或大客车)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重型类型的轮胎中,胎体增强件通常锚固在胎圈区域中的两侧上,并且在径向上被胎冠增强件所覆盖,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层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层重叠并且由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在每个层中平行并且从一个层至下一个层交叉,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层可以进一步覆盖有至少一个由以下所述增强元件形成的被称为保护层的层,所述增强元件有利地为金属且可伸展,并被称为弹性增强元件。其还可以包括具有低伸展性的金属丝线或帘线的层,所述金属丝线或帘线与周向方向形成在45°和90°之间的角度,该帘布层被称为三角帘布层并且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与第一胎冠帘布层(被称为工作帘布层)之间,胎体增强件和第一胎冠帘布层由以绝对值不超过45°的角度铺设的平行丝线或帘线形成。三角帘布层与至少所述工作帘布层形成三角形的增强件,该增强件在其所经受的各种应力下具有很小的变形,该三角帘布层基本上用于吸收在轮胎胎冠区域中的所有增强元件所经受的横向压缩力。
在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的情况下,通常仅存在一个保护层,并且其保护元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与位于径向最外侧并因此径向邻近工作层的增强元件相同的方向和相同的角度绝对值定向。在旨在行驶在或多或少崎岖的路面上的施工场地轮胎的情况中,存在两个保护层是有利的,增强元件从一个层至下一个层交叉,并且径向内部保护层的增强元件与邻近于所述径向内部保护层的径向外部工作层的不可伸展的增强元件交叉。
在径向上位于胎冠增强件的外侧为通常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旨在在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接触斑块中与地面接触的胎面。
当帘线在等于10%断裂力的拉伸力下显示出至多等于0.2%的相对伸长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不可伸展的。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负荷的拉伸力下显示出至少等于3%的相对伸长和小于150GPa的最大正切模量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弹性的。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纵向方向为对应于轮胎的外周并由轮胎行驶方向限定的方向。
轮胎的旋转轴线为轮胎在正常使用时围绕其转动的轴线。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为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周向中平面或赤道平面为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成两半的平面。
轮胎的横向方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轴向距离在轴向方向上进行测量。表述“分别在轴向上位于内侧或在轴向上位于外侧”意指“从赤道平面测量的轴向距离分别小于或大于”。
径向方向为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与其垂直的方向。径向距离沿着径向方向进行测量。表述“分别在径向上位于内侧或在径向上位于外侧”意指“从轮胎的旋转轴线测量的径向距离分别小于或大于”。
对于金属丝线或帘线,根据1984年的标准ISO 6892在张力下测量断裂力(以N计的最大负荷)、断裂强度(以MPa计)、断裂伸长(以%计的总伸长)和模量(以GPa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集团总公司,未经米其林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5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