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负载管理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5365.8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6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乔希·库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AKTV8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B62D49/00;B62D33/06 |
代理公司: | 31002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琪<国际申请>=PCT/US2018/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48116布莱顿市***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弹簧 车辆负载 期望刚度 悬架系统 驱动点 数据集 流体 关联 车辆运行 流体压力 采样 歧管 承载 支撑 分析 管理 | ||
1.一种用于分析和管理车辆负载的方法,所述车辆具有支撑车辆负载的流体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一组装载标准;
-车辆装载期间,在所述车辆流体悬架系统的歧管处对对应于流体悬架系统的一组流体弹簧的一组流体压力进行采样;
-基于所述流体压力确定第一负载排布,其中第一负载排布包括车辆负载的第一离散部分与车辆货舱内第一位置之间的坐标映射;
-基于所述装载标准确定第二负载排布,其中第二负载排布包括车辆负载的第二离散部分与车辆货舱内的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二坐标映射;
-基于所述第二负载排布和所述第一负载排布确定装载指令集;以及
-向车辆用户提供所述装载指令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一组装载标准包括:沿所述车辆的计划路线接收与所述车辆地理位置相关的重量限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车辆运行的动态模型,其中该动态模型基于所述装载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动态模型和所述第一负载排布确定所述第二负载排布,并基于所述第一负载排布和所述第二负载排布之间的差异生成装载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负载的第一离散部分和第二离散部分是车辆负载的相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驱动所述流体弹簧组以响应于货舱内第一负载部分和第二负载部分中至少一个部分的排布,使垂直于货舱底部的矢量与重力矢量之间的角度差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车辆装载期间基本实时地监测所述压力值,确定实时负载排布,生成实时负载排布和第二负载排布之间的比较,并基于该比较向用户发出通知,其中所述通知指示出用户对所述装载指令集的遵守程度。
8.一种分析和管理由车辆承载的车辆负载的方法,所述车辆具有流体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流体悬架系统的歧管处对对应于流体悬架系统的一组流体弹簧的流体压力进行采样,其中该组流体弹簧在多个驱动点处支撑所述车辆负载;
-基于所述流体压力确定现有刚度分布,该现有刚度分布包括与该组流体弹簧中每一个流体弹簧相关联的刚度值;
-在车辆运行期间基本实时地确定前后相关的数据集;
-根据所述前后相关的数据集确定期望刚度分布;
-基于所述期望刚度分布自动控制多个驱动点处的流体弹簧组,其中,控制所述流体弹簧组包括设定与所述多个驱动点的每个驱动点相关联的流体弹簧的刚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相关的数据集包括预测的地形特征,并且确定所述前后相关的数据集基于车辆的计划路线以及与该计划路线相关的地形特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的地形特征包括倾斜的道路,且其中自动控制所述流体弹簧组包括:在车辆的第一侧设置多个驱动点的第一子集的第一刚度值,并且在与所述车辆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定多个驱动点的第二子集的第二刚度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相关的数据集包括所述车辆被装载的指示,并且其中自动控制所述流体弹簧组包括:在装载期间使所述车辆货舱的基面保持基本垂直于重力矢量,其中,所述车辆负载包括离散负载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满足展开标准的情况下,使用所述流体悬架系统自动展开升降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KTV8有限公司,未经AKTV8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536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整装置、显示系统及调整方法
- 下一篇:再生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