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性部件及触摸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6110.3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3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昌哉;池田怜男奈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香花;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电极 电极 网格图案 虚设图案 导电性部件 触摸面板 绝缘部件 网格单元 绝缘 检测灵敏度 透明 波纹 可见性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检测灵敏度的提高且具有优异的可见性、能够降低波纹的产生的导电性部件及触摸面板。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5A)上的第1电极(11)具有:第1检测电极部(11A),具有第1网格图案(MP1);及第1电极内虚设图案部(11B),在形成第1网格图案(MP1)的第1网格单元(C1)内与第1检测电极部(11A)绝缘而配置,透明绝缘部件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21)具有:第2检测电极部(21A),具有第2网格图案(MP2);及第2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1B),在形成第2网格图案(MP2)的第2网格单元(C2)内与第2检测电极部(21B)绝缘而配置,第1检测电极部(11A)、第1电极内虚设图案部(11B)、第2检测电极部(21A)及第2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1B)组合而形成第3网格图案(MP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作为触摸面板来使用的导电性部件。
并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导电性部件而成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以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设备为首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与液晶表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组合而使用,并通过使手指、触控笔等具有比手指更细的前端的部件接触或靠近画面,进行向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正在得到普及。
触摸面板中,使用在透明基板上形成有用于检测基于手指、触控笔等具有比手指更细的前端的部件的接触或靠近的触摸操作的检测部的导电性部件。
检测部由ITO(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等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形成,但除了透明导电性氧化物,还由金属形成。金属与上述透明导电性氧化物相比,具有易形成图案、弯曲性优异、电阻更低等优点,因此在触摸面板等中,铜或银等金属用于导电性细线。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金属细线而成的触摸面板。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为具有如下部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第1导电性部件,第1基体上形成有多个第1电极图案;及第2导电性部件,第2基体上形成有多个第2电极图案。第1电极图案及第2电极图案分别由大致菱形的多个单元构成,在第1导电性部件上及第2导电性部件上沿着一方向排列。并且,以多个第1电极图案与多个第2电极图案沿互不相同的方向排列的方式,第1导电性部件层叠于第2导电性部件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60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使用由这种金属细线形成的网格图案的触摸面板中,若将网格间距设定为小的值,则电极的寄生电容增大,其结果,导致触摸位置的检测灵敏度下降。
另一方面,若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而加大金属细线的网格间距,则相邻的金属细线的间隔变宽,金属细线变得易显眼,从而产生可见性下降的问题。而且,通过扩大金属细线的网格间距,产生与触摸面板组合来使用的显示装置的周期性像素图案与金属细线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波纹显眼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寄生电容小、检测灵敏度高的具有宽间距的网格图案的检测电极部,也能够提高可见性并且抑制波纹的产生的导电性部件。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种导电性部件的触摸面板。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6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装置和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触摸面板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