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7114.3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8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俊雄;大泷幸夫;下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和煦之光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A61B5/0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英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定 被检体 返回光 判定部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测定部位 受光元件 测定光 生物体信息 发光元件 位置处 波长 地装 发光 | ||
提供能够判定是否被装戴在适于生物体信息测定的部位,由此能够进行在最佳的位置处的测定,能够确保一定的测定精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发光出规定波长的测定光;受光元件,接受测定光经由被检体后的返回光;装戴判定部,基于受光元件中的返回光的受光光量,判定对被检体的装戴状态;以及测定部位判定部,在装戴判定部判定为被正确地装戴于被检体时,基于返回光的受光光量,判定测定部位的好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尤其涉及装戴于作为被检体的人体的皮肤来进行血液内的信息的测定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是装戴于用户的身体并对用户的生物体信息进行测定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该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具备:脉搏波检测部,检测用户的脉搏波,输出脉搏波信号;体动检测部,检测用户的体动,输出体动信号;状态评价部,基于体动信号,评价用户的运动状态的稳定程度;以及检测间隔设定部,基于状态评价部的评价结果,设定脉搏波的检测间隔。由此,在评价为用户的运动状态的稳定程度足够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使脉搏波信号的检测间隔延长的设定变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消耗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8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作为被检体的人体中,根据部位,从皮肤到血管为止的距离不同,因此即使利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进行了测定,根据装戴的位置,获得的信号的强度也不同,因此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正确的测定可能变得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判定是否被装戴在适于生物体信息测定的部位,由此能够进行在最佳的位置处的测定,能够确保一定的测定精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元件,发光出规定波长的测定光;受光元件,接受测定光经由被检体后的返回光;装戴判定部,基于受光元件中的返回光的受光光量,判定对被检体的装戴状态;以及测定部位判定部,在装戴判定部判定为被正确地装戴于被检体时,基于返回光的受光光量,判定测定部位的好坏。
由此,能够判定是否被装戴在适于生物体信息测定的部位,能够进行在最佳的位置处的测定,能够确保一定的测定精度。另外,由于在判定为被正确地装戴的状态下进行测定部位判定,因此能够缩窄成为测定部位判定的对象的受光光量范围,因此,能够减轻判定的运算处理负担,能够高速地处理。
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受光光量为规定值以上时,装戴判定部判定为被正确地装戴于被检体。
由此,能够使返回光的受光光量为一定等级以上,因此能够减轻之后的测定部位判定中的处理负担。
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多个发光元件,测定部位判定部,基于与在使多个发光元件交替地发光时的各个测定光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光量,判定测定部位的好坏。
由此,能够确定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所用的最佳的位置,能够将测定精度维持为一定以上。
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中,优选的是,测定部位判定部,在与在使多个发光元件交替地发光时的各个测定光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光量的和为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测定部位好。
由此,能够确定与各发光元件对应的受光光量全部较大时,并能够将此时设定为最佳的测定部位。
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中,优选的是,测定部位判定部,在与在使多个发光元件交替地发光时的各个测定光对应的返回光的受光光量的差为规定值以下、且各个受光光量为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测定部位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和煦之光株式会社,未经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和煦之光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7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