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7504.0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1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八百川哲雄;浦野龙太郎;木崎德次郎;小野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6/027 | 分类号: | B62J6/027;B62J1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前灯 支承 结构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其中,
前叉(12)的左右通过顶梁(26)及底梁(27)而连结,前灯(36)由设置于所述顶梁(26)的上托架(84)和设置于所述底梁(27)的下托架(88)支承,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托架(84)具备向所述顶梁(26)的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托架延伸部(95、95),所述下托架(88)是设置成从所述底梁(27)的前缘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的部件,
所述前灯(36)被螺栓从侧方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托架延伸部(95、95),所述前灯(36)的下部与所述下托架(88)卡合,
在所述前灯(36)的外壳(54)的下部具有从所述外壳(54)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板状部(54g),在所述板状部(54g)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54h),所述下托架(88)从下方插入并卡合于所述长孔(54h)中,
所述前灯(36)的轮廓配置成在正面观察时与所述底梁(27)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托架(84)具备:基部(85),其位于比所述顶梁(26)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前方延伸部(86),其从所述基部(85)侧向前方延伸;以及所述左右一对托架延伸部(95、95),其从所述基部(85)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由所述前方延伸部(86)支承仪表(51),由所述左右的托架延伸部(95、95)支承所述前灯(3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梁(27)形成为使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侧凹陷的形状,所述下托架(88)配置在所述底梁(27)的车宽方向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灯(36)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观察时与所述前叉(12)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灯(36)在所述外壳(54)具备比所述外壳(54)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外壳延伸部(54a、54a),所述左右的外壳延伸部(54a、54a)在侧视观察时与所述前叉(12)、或者通过所述顶梁(26)及所述底梁(27)各自的前端的连线(123)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前灯(36)连接的线束(113)被支承于固定侧支承部(111)和可动侧支承部(141),所述固定侧支承部(111)设置于前立管(15)的后方的车架(10),所述可动侧支承部(141)设置于所述前灯(36)的外壳(54)的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75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