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耗性铜锌合金以及使用其的机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8461.8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6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山根正明;江口逸夫;新井真人;新井勇多;石岛睦己;伊藤秀晴;小笠原义仁;藤井慎太朗;萩野源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三芳合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C22C18/02;F16C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金鲜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耗性铜 锌合金 以及 使用 机械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耐磨耗性铜锌合金,以质量%计,含有28~55%的Zn及0.5~2%的P,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杂质形成,电导率为10~33%IACS,当Zn的含量为[Zn]质量%时,硬度为3.6[Zn]-55HBW以上。另外,耐磨耗性铜锌合金,以质量%计,含有40~55%的Zn,以及1~6%的Mn,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杂质形成,电导率为10~33%IACS,当Zn的含量为[Zn]质量%时,硬度为3.6[Zn]-55HBW以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耐磨耗性优异的铜锌合金,特别地,涉及即使相对于滑动面的变化也能够发挥耐磨耗性的耐磨耗性铜锌合金。
背景技术
以黄铜合金为首的含有Zn的铜合金(即,铜锌合金),不仅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还具有较高的加工性,用于电子制品的各种部件。这样的铜锌合金之中,已知有特别关注机械性质且目的在于提高其耐磨耗性的、将耐磨耗性粒子分散在母相中的粒子分散型铜锌合金。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硬盘驱动器装置的动压轴承套及止推板用铜锌合金,公开了将由Ti和/或Si与Fe、Ni、Co等铁族金属的化合物所形成的硬质颗粒作为耐磨耗性粒子分散在黄铜基体中的分散型黄铜合金。此处记载了,通过分散硬质颗粒能够提高耐磨耗性,但是如果硬质颗粒的量过多,则会增加对与其相对的对象材料的攻击性。
通过这样的分散硬质颗粒能够抑制滑动面中的磨耗的进展,另一方面,当硬质颗粒从滑动面脱落并嵌入滑动面,则对象材料相对于滑动部件自身产生更大的损伤。为此,提出了不分散硬质颗粒,与Al一同添加Fe、Mn等合金元素从而提高耐磨耗性的如高强度黄铜般的耐磨耗性优异的铜锌合金。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除了0.2~3wt%的Al、15~50wt%的Zn之外,还添加有0.1~3wt%的Si、0.1~5wt%的Mn中的至少1种的成分组成作为基体的高强度黄铜。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除了锌之外,作为第3元素含有0.5~20wt%以上的Sn来提高耐磨耗性的铜锌合金。通过进行在铜锌合金基体内过饱和地固溶Sn的固溶强化,能够提供由固溶强化产生的高强度且耐磨耗性优异的铜锌合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9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100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68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已知有将由Si等金属间化合物、氧化铝等氧化物所形成的硬质颗粒作为耐磨耗性粒子分散在母相中形成的粒子分散型耐磨耗性铜锌合金、在母相中固溶有第3元素的固溶强化型耐磨耗性铜锌合金。此处,由于前者因硬质颗粒的脱落产生较大的损伤从而缺乏相对于滑动面变化的稳定性,特别地优选在可能受到冲击的用途中,优选如后者的固溶强化型耐磨耗性铜锌合金。
然而,伴随着磨耗的进展,在新的表面中能够形成氧化皮膜,存在下述可能,即:由于磨耗的进展从滑动面脱落的氧化皮膜的嵌入,会产生滑动面的损伤,从而磨耗过度进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相对于滑动面的变化也能够发挥耐磨耗性的耐磨耗性铜锌合金。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耐磨耗性铜锌合金,以质量%计,含有28~55%的Zn及0.5~2%的P,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杂质形成,电导率为10~33%IACS,当Zn的含量为[Zn]质量%时,硬度为3.6[Zn]-55HBW以上。
在上述公开中,以质量%计,可以进一步含有3%以下的Mn和/或2%以下的Sn。
在上述公开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为5μ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三芳合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IHI;三芳合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8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