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阻尼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8835.6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1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普里特什·多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B60G13/14;F03G7/08;H02K3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靖;韩毅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阻尼 装置 | ||
提出了一种特别是用于两轮车(10)的、用于对冲击进行阻尼缓冲的冲击阻尼器装置,冲击阻尼器具有阻尼器缸(16)、在阻尼器缸(16)内被直线引导以提供阻尼的减振支柱(18)、用于产生磁场的磁体装置(24)和与磁体装置(24)协作以实现电磁感应的线圈(26),其中,磁体装置(24)相对于线圈(26)的直线相对运动与减振支柱(18)相对于阻尼器缸(16)的相对运动耦联,其中,磁体装置(24)具有极性交替地基本上相互平行定向的磁体(32)。通过极性交替地基本上相互平行定向的磁体(32),可以连同适用于磁体地构造的线圈(26)感应出特别强的电流,从而能够实现对在对冲击进行阻尼时出现的能量的特别好的电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阻尼器装置,借助于该冲击阻尼器装置可以对车辆、特别是两辆车的车轮的冲击进行阻尼。
背景技术
由FR 2995561 A1公知了一种冲击阻尼器,其中,减振支柱具有极性相反地相互串联的永磁体,在减振支柱相对于阻尼器缸的相对运动时,永磁体运动穿过线圈,以便在线圈内感应出电流。
JP 2004 215375 A描述了产生能量的阻尼设备,其用于对由于发电机的运行因传输机制所导致的振动进行阻尼并且用于将移动能量再生为电能,产生能量的阻尼设备包括用于通过磁场的相对运动产生能量的发电机。
DE 82 22 808 U1描述了根据直线同步电机的原理的用于容纳直线偏移的感应弹簧和阻尼设备,其具有活塞状的磁极装置,磁极装置以能运动的方式保持在中空柱形的绕组的缸状的之内空间内,绕组具有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磁体线圈,并且磁极装置具有多个相互并联布置的环形的永磁体磁极。
在能以电方式利用对冲击进行阻尼时出现的能量的方面存在持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能够实现很好地以电方式利用对冲击进行阻尼时出现的能量的措施。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别是用于两轮车的、用于对冲击进行阻尼缓冲的冲击阻尼器,冲击阻尼器具有阻尼器缸、在阻尼器缸内被直线引导以提供阻尼的减振支柱、用于产生磁场的磁体装置和与磁体装置协作以实现电磁感应的线圈,其中,磁体装置相对于线圈的直线相对运动与减振支柱相对于阻尼器缸的相对运动耦联,其中,磁体装置具有极性交替地(wechselpolig)基本上相互平行定向的磁体。根据本发明,磁体装置和线圈布置在阻尼器缸之外。用于磁体装置和线圈的结构空间因此不受到阻尼器缸和/或减振支柱的结构空间的限制。
特别是,设有作用在阻尼器缸和减振支柱上的阻尼弹簧。
在阻尼器缸内被引导的减振支柱可以提供阻尼作用,而作用在阻尼器缸和减振支柱上的阻尼弹簧可以提供弹簧作用。通过将磁体装置与减振支柱连接并且将线圈与阻尼器缸连接,或通过将线圈与减振支柱连接并且将磁体装置与阻尼器缸连接,可以将在阻尼时出现的减振支柱相对于阻尼器缸的相对运动转化为磁体装置相对于线圈的相对运动。可以将磁体装置布置在线圈之内。通过磁体装置相对于线圈的相对运动,磁体装置的磁场可以在线圈内感应出电流。在此,磁体装置的磁体极性交替地基本上相互平行定向。即,一个磁体的北极和南极指向一个方向,而下一个平行布置的磁体的北极和南极在相反的方向上定向。由此将各自的例如被构造为扁棒磁体的磁体反向平行地布置。由此,在一侧具有相互布置得很近的磁体极,并且在相反的一侧具有相互布置得很近的具有相反的南北极次序的磁体极。相邻的磁体可以通过电介质相互分开。与串行定向的磁体相比,在磁体上可以得到具有更高的磁通密度的明显更强的磁场,使得可以感应出比较高的电流到线圈中。线圈为此具有特别是如下的线圈绕组,线圈绕组在磁体装置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端部上偏转到相反的纵向方向上,其中,线圈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导体区域并排地沿基本上闭合的圆形轨迹布置。由此,线圈并非螺旋形地在纵向方向上延伸,而是基本上被构造为曲折地在周向方向上延伸。通过极性交替地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定向的磁体,可以连同适用于磁体地构造的线圈感应出特别强的电流,使得能够实现对在对冲击进行阻尼时出现的能量的特别好的电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8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的车把和机动车
- 下一篇:跨骑型车辆的悬架结构